在绣坊那弥漫着艺术气息的空间里,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如同舞台上的追光,洒在苏锦绣和绣娘们专注的面容与洁白的绣布上。苏锦绣站在中央,眼中满是对古代戏楼文化的痴迷,正引领绣娘们围绕古代戏楼展开刺绣创作,力求将戏楼的建筑之美、舞台的绚丽之景、演员的精彩之态,通过一针一线,在绣品上生动重现,传承那璀璨的古代戏楼文化。
古代戏楼,是文化与艺术交织的殿堂。苏锦绣展开一幅古代戏楼的画卷,向绣娘们讲述创作思路。在一幅刺绣作品中,先从戏楼的建筑外观绣起。
戏楼的屋顶是整个建筑的华冠,用金黄色和朱红色丝线绣出,飞檐翘角如同展翅欲飞的凤凰。飞檐的端部用金色丝线绣出精致的瑞兽造型,瑞兽的眼睛用黑色丝线绣成,炯炯有神,仿佛在守护着戏楼。琉璃瓦用彩色丝线绣出,阳光照射下的效果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体现,有的地方闪耀着宝蓝色的光泽,有的地方则是翠绿色的光芒,色彩斑斓,美轮美奂。戏楼的墙壁用朱红色丝线绣出,那鲜艳的色彩象征着戏楼的热闹与喜庆。墙壁上有精美的雕花窗户,窗户用木质色丝线绣出框架,窗棂的图案用金色丝线勾勒,有花卉、几何图形等,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走进戏楼,舞台是最为瞩目的部分。舞台地面用木质色丝线绣出,体现出木材的纹理和质感,仿佛能听见演员在上面的脚步声。舞台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刺绣画卷,若是以《牡丹亭》为表演剧目,背景用粉色和绿色丝线绣出牡丹亭的园林之景。粉色的牡丹盛开在亭台楼阁之间,用渐变的粉色丝线绣出花朵的层次感,从花心到花瓣边缘,颜色逐渐变浅,娇艳欲滴。绿色的树木郁郁葱葱,树叶用不同深浅的绿色丝线绣出,有深有浅,展现出树木的生机。园林中的假山用灰色和褐色丝线绣出,石头的形状和纹理都清晰可见。在这园林背景前,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身影若隐若现,他们的服饰华丽非凡。杜丽娘身着粉色的古装,用细腻的丝线绣出衣服上的花卉图案,与背景中的牡丹相呼应。柳梦梅则身着蓝色长衫,用蓝色和白色丝线绣出,衣服上有淡雅的云纹图案,体现出文人的儒雅。
戏台上的演员们是刺绣的重点。一位花旦正在表演,她的面容用粉色和白色丝线绣出,眉如新月,用黑色丝线绣出精致的眉形,眼睛用黑色丝线绣出神韵,眼中仿佛有千般情感。她的头饰用五彩丝线绣出,有珠翠、花朵等装饰,珠翠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代替丝线绣出,在光线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花朵用彩色丝线绣出,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花旦的服饰更是华丽,用红色和粉色丝线绣出,衣服上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如蝴蝶、花卉等。蝴蝶用彩色丝线绣出翅膀的花纹,色彩斑斓,仿佛在翩翩起舞;花卉图案则用细腻的针法绣出,花瓣的纹理和花蕊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旁边的老生,身着黑色的长袍,用黑色和灰色丝线绣出,长袍上有简单的暗纹图案,体现出老生的稳重。他的胡须用白色丝线绣出,丝丝分明,随着表演动作飘动。
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古代戏楼文化,苏锦绣构思了一幅大型刺绣,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戏楼融合在一幅作品中。在这幅作品中,各个戏楼分布在繁华的市井之间,周围是热闹的街市,有卖小吃的摊位、卖工艺品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戏楼之间有石板路相连,路上有行人穿梭,有的是前往戏楼看戏的观众,他们的表情兴奋而期待,穿着不同朝代的服饰,用彩色丝线绣出。有的是戏班子的成员,他们扛着道具、乐器,神色匆匆,赶往不同的戏楼演出。在戏楼的门口,有张贴的戏报,戏报用黄色的纸张色丝线绣出,上面用黑色丝线绣出剧目和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