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笑道:“早知陛下已有筹谋,儿臣便不献丑了……”
朱元璋笑着感叹:
“你向来忧国。若咱子嗣,皆如你这般通晓事理,那该多好。”
陆知白谦逊道:
“陛下过奖,儿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罢了~”
两人互捧几句。
陆知白提起正事:
“陛下,我听一些人议论,得知三个不错的少年人……”
朱元璋掀起眼帘,淡淡看了他一眼。
听谁议论的?
他咋就没听过呢?
再说了,天下老儒多得是,谁会去议论一个小屁孩?
老朱倒也没有拆穿。
神情终究是高兴了几分。
陆知白道:
“我已写好信件,说明缘由。
还请陛下派人,前去寻他们入京。”
朱元璋问道:“哦?都有谁?”
陆知白一一作答。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说:
“一个都没听过……就依你吧!”
朱元璋随后,便吩咐今天当值的殿阁大学士:
“从翰林中,选取身强力壮者三人,暂听驸马差遣。”
“至于盘缠……”
他瞥了陆知白一眼。
陆知白一脸无辜。
朱元璋悠悠道:“就从户部拨吧!”
下午。
就有三个儒生壮汉,到了户部。
陆知白询问他们的籍贯。
然后就近分配,令他们去找寻蹇义、周志新、杨士奇。
又现场拨付给他们一些盘缠。
三人皆表示,会尽快出发,将人寻来。
……
不久。
朱元璋又发布了一道政令——
修建一条从南到北的水泥路!
那天晚上在栖霞,陆知白与他和朱标谈了许多。
涉及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
陆知白说,要想富,先修路。
朱元璋也赞同。
那平整的水泥路,自然是比泥巴路好上太多。
要是有了水泥路,哪怕风雨天,也不会耽误行程。
调遣军队,也会方便许多。
虽然修路也花费巨大,劳民伤财。
但总比大兴宫殿要好!
朱元璋下令,命工部规划具体路线。
这条路,要从京城北边的官道,一直修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