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华夏名人录> 第95章 张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张骞(2 / 2)

坚韧不拔的意志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和对出使任务的执着。

逃脱与西行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经过车师、焉耆、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张骞一行备尝艰辛,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大宛王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并派了向导和译员将他们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未能达成联盟

然而,当张骞向大月氏人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加之他们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动身返国。归途中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但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扣留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张骞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从出发到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历史意义与成就

张骞这次远征虽然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他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张骞还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