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与袁绍的紧张对峙中,他一边巧妙地施展外交手段,力求缓和双方关系,一边紧锣密鼓地着手解决眼前的粮食危机。
一日,曹操在府邸召开了一次紧急经济会议。与会者皆是曹操的心腹谋士和将领。
此时,韩浩挺身而出,提出了自力更生的策略。
“主公,依末将之见,我们应当自力更生,在己方控制区内屯田。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粮食问题,又能摆脱对其他势力的经济依赖。”
“嗯,韩将军所言甚是。那么,关于屯田之事,你有何具体建议?”
“主公,我们可以委任典农中郎将任峻和羽林监枣祗,领导军民在许县郊区屯田。待时机成熟,再将此模式推广至其他州郡。”
“好!就依韩将军所言。任峻、枣祗,你二人听令!”
任峻、枣祗:“末将在!”
“命你二人负责领导军民在许县郊区屯田,务必全力以赴,确保粮食供应。如有成效,就把此模式推广至其他州郡。”
袁绍的直接统治地区却显得格外特殊。这片土地肥沃,粮食产量丰富,夹在三位屯田的诸侯之间,却依然能保持粮食的充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无疑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当时,屯田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非袁绍莫属。
袁绍治下的屯田,得益于其广阔的疆域和肥沃的土地,更得益于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在众多农业专家中,枣祗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而闻名遐迩。袁绍对枣祗的才能极为欣赏,多次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和聘书,希望能将这位农业领袖纳入麾下。
袁术,胸怀大志,意图代汉自立。他深信三统、五行终始思想,又对《春秋谶》中“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推崇备至。而他手中掌控的九江郡当涂县,更让他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所归。
在被曹操逐出兖州之后,袁术逃至扬州九江郡,事业竟然意外地焕发了第二春。
他屡战屡胜,横扫东南,威震四方。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获得了传国玉玺,这无疑为他称帝增添了底气。此时,河内人张蜅又送来预言符命,种种迹象都与当年刘秀在河北称帝时如出一辙。
一日,袁术大会群臣,神情严肃地说:“诸位,如今刘家衰微,海内鼎沸。天下百姓,苦秦久矣。而我袁家,连续四世担任公辅,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天命所归,民心所向,我欲应天顺民,代汉自立。不知各位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