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袁绍却选择了让部下休养生息,给了曹操喘息之机。曹操趁机再次渡过黄河北上,攻占了战略要地黎阳,并在那里不断挑衅袁绍。
袁绍忍无可忍,终于下令反击。
曹操则采取游击战略,灵活应对。他留下于禁断后,又在官渡一带筑垒备防,阻止袁绍渡过黄河。而曹操自己,则在九月返回许县休整,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袁绍集团犹如一艘巨舰,却因犹豫不决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摆不定。
曹操集团内部,恐慌情绪如同蔓延的瘟疫,侵蚀着每个人的心灵。曹操麾下的将领和官员们,纷纷认为袁绍这座大山难以逾越。
曹操站在众人面前说道:“诸位,我对袁绍的了解颇深。他志向虽大,却智力有限;外表强大,实则缺乏勇气;迷信诸多忌讳,束缚了他的手脚;治兵不严,计划混乱;将领骄横,政令不一。尽管他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充足的粮食,但这些恰恰会成为我们的战利品。”
然而,这番豪言壮语背后,曹操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底气不足。他明白,这场战争胜负未卜,鼓舞士气是当务之急。他不能让部下看到自己的软弱,只能将信心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而他自己,则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承受着那份不安与忧虑。
多次挥师渡过波涛汹涌的黄河,踏入袁绍的地界。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军事行动,实则背后隐藏着更为深远的谋略。曹操此举,实为劫掠冀州的人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口既是生产力,也是兵源,对曹操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曹操深知,与其硬碰硬地与袁绍争夺地盘,不如通过劫掠人口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而这些人口,正是他换取士徽手中粮食的筹码。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曹操此举无疑是一招妙棋。用人口换取粮食,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每次渡过黄河,曹操都精心策划,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旦成功,这些人口将为他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那个乱世,愿意用人口来换取粮食的,恐怕也只有曹操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
曹操的这一策略,既展现了他的狡猾与机智,也暴露出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奈。在战火硝烟中,曹操凭借此举,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成为北方的一代霸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人口和粮食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袁绍虽然雄踞一方,但对曹操的这些小动作却毫无察觉。在他看来,不过是少了几个村庄的人口,无关大局。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少个几万人”,为曹操换取了大量的粮食,充实了他的军需。
曹操用这些人口与士徽暗中交易,粮食源源不断地流入曹操的势力范围。
而袁绍却始终被蒙在鼓里,对曹操的野心和阴谋一无所知。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曹操一步步壮大自己,为日后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基础。而那些无辜的冀州百姓,却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