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师徒三人来到了前半山的一所寺庙。说也奇怪,寺庙的香火并不旺盛,香客来的也不多,显得有些冷清。寺庙隐匿在山林之中,仿佛一位隐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圣地。寺庙的钟声在山间回荡,虽然声音微弱,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师徒三人,径直走向寺庙,一个小沙弥迎了出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修行的尊重。小沙弥合十行礼,问道:“师父来自何方,欲往何处?”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带着一种对禅理的探求。
般若一听,立刻听出了禅机,他微微一笑,答道:“我本在此处,不往何方!”他的回答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一种对“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深刻理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当下即是”的领悟,表明了无论身体走到哪里,心灵始终安住在佛法之中。
小沙弥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似乎有所领悟,再次合十行礼,说道:“师父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迷茫的路途。请进,让我们为你们提供休息之地。”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般若的尊敬和对佛法的虔诚。
师徒三人随小沙弥进入寺庙,寺庙内部简朴而庄重,佛像慈悲地注视着他们,仿佛在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寺庙的主持得知般若的到来,也亲自出来迎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般若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主持合十行礼,说道:“般若师父,您的智慧和修行令人敬佩。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您的到来是我们的荣幸。愿您在此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启迪。”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般若的欢迎和对佛法的尊重。
般若回礼,说道:“感谢主持的款待。我们只是路过此地,寻求心灵的净化和佛法的领悟。五台山的庄严和宁静,将是我们修行路上宝贵的财富。”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五台山的敬仰和对修行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