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峰雪山> 第243章 登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登岸(1 / 2)

般若禅师的脚步骤上普陀山的土地,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观世音菩萨的虔诚和对圣地的敬畏。普陀山,这座自古以来便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以其神秘的传说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着无数朝圣者。

禅师首先来到的是普济寺,这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以其规模宏大和历史悠久而着称。普济寺坐落在山峦环抱之中,背靠翠绿的山峰,面朝碧波万顷的大海,仿佛是佛祖在人间的居所,超脱世俗,宁静祥和。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沉淀。墙壁上爬满了青藤,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寺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用金漆书写着“普济寺”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显示出寺庙的庄严与尊贵。

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身,佛像庄严肃穆,目光慈悲,仿佛在注视着世间的一切苦难。佛像前摆放着香炉,香烟缭绕,信徒们在这里虔诚地祈祷,祈求佛祖的庇佑。

寺内的钟鼓楼,重檐歇山,气势恢宏。楼内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重达3500余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这口铜钟不仅是寺庙的宝物,也是历史的见证。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钟声便在山谷间回荡,唤醒沉睡的大地;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海面,鼓声便在海风中激荡,引领着僧众进入宁静的夜晚。这就是古代诗文中常说的“晨钟暮鼓”,它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间,精进修行。

般若禅师在钟鼓楼前驻足,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钟声的回响。钟声在他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仿佛是佛祖的教诲,引导他走向更深的修行之路。他知道,这口铜钟的声音,将伴随着他在普陀山的每一天,成为他修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普济寺的每一个角落,般若禅师都能感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他在这里诵经、打坐、冥想,每一次的修行都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更深的净化。他相信,在这里,他将找到他心中的佛缘,证得正果。普济寺不仅是他朝圣之旅的第一站,也将是他心灵修行的新起点。

离开普济寺后,般若禅师沿着山间小径,穿过一片片竹林和茶园,前往法雨寺。法雨寺,这座普陀山的另一座着名古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而闻名。寺庙依山傍海,背靠着普陀山的青翠山峰,面朝着东海的波涛,景色宜人,仿佛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随着步伐的前进,法雨寺的轮廓逐渐清晰。寺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代的古朴与宋代的精致,飞檐翘角,琉璃瓦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寺前的石阶蜿蜒而上,两旁古木参天,枝叶繁茂,为朝圣者提供了一片凉爽的绿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