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行当极重师承。
这不仅是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也是因为一些珍贵的行头,通常是由师传徒一代代传下去。
很多名角在未成名前,行头都是师门积累。
只有成了角儿,才能有余钱定制行头,或是出手大方的戏迷,赠送喜爱的角儿们,一套全副行头作为看赏。
像曲齐为《赤伶》准备的,就是当年她的师父裴河清,在还是角儿的时候,收到的一套包含点翠头面的珍贵行头。
老一辈的点翠工艺,如今在华国已经失传。
究其原因此项工艺过于残忍,曾一度导致翠鸟濒临灭绝,如今国家已将翠鸟列为保护动物。
所以现在真正的点翠头面,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宝贝。
“太美了!”
言书意看到装扮完毕的曲齐,看着她全副行头下依旧身姿挺拔,起身后袅娜娉婷的一举一动。
只觉得眼睛完全离不开眼前这个,仿佛从戏文中活了过来的李香君。
在言书意的赞叹声中,站在戏台子上的曲齐微微一笑,轻轻甩动了一下腕上的水袖,手中折扇一指翩然转身。
就在这浅浅的一颦一笑间,整个天地都为之失色,戏园仿佛只为她一人而存在。
她那身行头,在众人眼中熠熠生辉,点翠头面更是光彩夺目,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李香君的风华绝代。
曲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似要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繁华而又多情的秦淮河畔。
“好!”
刘青山看到曲齐的扮相,也是眼前一亮,顿时就转头去找其他人:“群演呢?过来了没有?”
“到了到了。”
助理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庆幸这得亏是要给文化部拍的宣传片,要不然群演哪能随叫随到。
言书意在戏台二楼的看台上坐着。
这个角度拍不到她。
戏台上,随着群演的到来,好戏正式开场。
在言书意给文化部的故事里,裴晏之是唱《桃花扇》的名角儿,而《赤伶》中最后一段的戏词,就是出自于这一出戏。
故事也是从《桃花扇》开始。
诸国大战,华夏成为主战场后,平民百姓屡受战火侵扰,角儿裴晏之的大名传到异国军官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