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 第108章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2 / 2)

吴太傅诸葛恪派丁奉领三千水兵去东兴抗魏。当时正值严寒大雪,魏将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对丁奉的三千人不以为意。丁奉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只带短刀,趁魏兵不备,杀上岸去,魏兵措手不及,大败。司马昭、王昶、毋丘俭等听闻东兴兵败,也勒兵而退。

诸葛恪想乘胜进取中原,久攻新城不下。守将张特用缓兵之计,哄退吴兵后修补城池。诸葛恪大怒,催兵攻城却被城上乱箭射中。吴兵大败而归,诸葛恪托病不朝。孙峻与滕胤合谋,在吴主孙亮的支持下,于酒席间杀了诸葛恪,孙亮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自此权柄归孙峻。

主要人物:

丁奉:东吴将领,有勇有谋,在东兴之战中,不畏严寒和敌众我寡的形势,带领士兵奋勇杀敌,立下战功。

孙峻:孙坚弟孙静曾孙,孙恭之子,在东吴后期掌握一定权力。他与滕胤合谋,杀害了专权的诸葛恪,后成为东吴的重要掌权者。

诸葛恪:东吴大臣,诸葛瑾之子。他在孙权死后掌握大权,前期有一定的功绩,但在后期变得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最终被孙峻所杀。

司马昭:司马懿之孙,司马师之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和权臣。在这一回中,他作为大都督总领三路伐吴军马,但因东兴之战的失败而退兵。

经典诗句:“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此诗是后人对孙权的评价,肯定了他作为东吴君主的成就和地位,称他是英雄,能让臣下忠心效力,统治江东二十四年,建立了一番大业。

经典典故:

丁奉雪中奋短兵:丁奉在大雪天带领士兵,轻装上阵,以短刀近战的方式突袭魏军,取得胜利。这一典故体现了丁奉的果敢和智谋,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思想。

孙峻席间施密计:孙峻在酒席间设下埋伏,杀害了诸葛恪,夺取了东吴的大权。这一事件反映了东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

指导思想:

《三国演义》的整体指导思想倾向于“尊刘贬曹”,强调忠义、智谋、仁德等价值观。在第108回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丁奉的奋勇杀敌可视为一种忠义和勇敢的表现;而诸葛恪后期的专权和刚愎自用则是作者所不认可的。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对抗以及权力更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暗示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不可阻挡的。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08 回解析》

《三国演义》第 108 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描绘了一段充满权谋与智勇的历史篇章。这一回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变幻,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一回目,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奥秘与智慧。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观念贯穿始终。这与“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所展现的情节有着紧密的契合。丁奉在雪中奋短兵,不畏严寒与强敌,以勇猛和果敢展现出阳刚之美。而孙峻席间施密计,则体现了阴谋与策略,代表了阴柔之智。这种阴阳的交织与互动,正是周易哲学所强调的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