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陈兄不必客气!”
接上陈安之,一行人往余县而去。
余县紧靠杭城,这里商业相较发达。
一路上都能看到,许多商贩来往杭城和余县之间,更是有许多拖着货物的商队,来来往往。
陈安之显得很是兴奋。
“哎哎,唐兄,这余县,数年之前,我跟着年师去过,那里的径山茶,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
“可惜如今是冬日,不然到是可带唐兄去采摘些,”
“不过,那里的红烧山羊肉,冬日里防寒温补,最是地道,王大人和唐兄,不妨尝尝......!”
陈安之碎碎念着,抖落自己的见识。
王伯安闭目休息,躲了清静。
唐寅就惨了,不仅要面对陈安之的声波攻击,还得笑脸相迎。
好在余县不远,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
进入余县,街道上更是热闹。
大冬天的,小贩的叫卖声丝毫不受影响,飘荡在大街小巷之间。
城内的百姓,也哈着寒气,与小贩们,讨价还价。
活生生的烟火气息,顿时让陈安之兴奋了起来。
“王大人,咱们去哪里?”
王伯安闻言,也适时的睁开了眼睛。
“既是来视察官学,那便去余县官学看看!”
得到王伯安的指示,老方驾着马车,问明方向之后,朝着余县官学而去。
余县官学,就在县衙附近,就在县学隔壁,原本是县学的地方,后来江浙总督府发出官学通令,县令便将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是县学,一半是官学。
来到官学,三人下了马车。
此时的官学,却是大门紧闭,上面还贴了封条。
唐寅只是看了一眼,便说道。
“官学暂封,此时也看不到什么,”
“师伯,不如找一些私塾看看?”
王伯安拢了拢手。
“不必,官学对面便是一间私塾!”
唐寅和陈安之闻言,顿时朝着对面看去,果然,屋子匾额上书写着“陈氏私塾”四个大字。
唐寅见状,不由一脸好奇。
“咦,陈氏私塾,陈兄,你家开的?”
陈安之抬头看了一眼,也有些愣神,随后摇了摇头。
“我陈家在余县没有开私塾啊!”
王伯安闻言,笑道。
“这里的陈氏私塾,就是你陈家的产业!”
陈安之听到这话,低头想了想,然后一拍脑袋。
“还真有可能,我七叔就在余县管理这里的茶山,想来这里便是七叔开的!”
说完,陈安之又疑惑道。
“不对啊,七叔家三个孩子,都在杭城的家族私塾蒙学,用得着另开私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