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第117章 正逢雨季,说说雨滴落在雨棚的四川方言拟声词:滴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正逢雨季,说说雨滴落在雨棚的四川方言拟声词:滴沰(1 / 2)

小暑节气已过,正是多雨的季节。

四川有句民谚叫“小暑大暑,淹死老鼠”,意思是说,小暑和大暑都在七月,这个时候四川盆地的雨水量会变得非常大,甚至可能导致水淹过了老鼠洞,将老鼠淹死。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也生动地描绘出了四川盆地夏季多雨的特点。这句谚语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强调雨水之多来表现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

如果是形容大雨、暴雨的拟声词,一般说“哗啦啦”或“哗哗哗”等。

持续的小到中雨,雨滴落在屋顶或雨棚的拟声词,一般说滴沰。加强程度的表达,通常为滴沰滴沰,或滴滴沰沰。

滴沰,普通话读音dī duó,意思是象声词,多指雨声。四川方言发音dí dó,都发阳平调,音同“迪夺”。

这个词汇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代无名氏所作、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上火不落,下火滴沰。清代梁章钜的《农候杂占·火占》中,也提到“上火不落,下火滴沰”,用来预示天气情况,即如果某天不下雨,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下雨。

沰,汉语汉字,读作tuō;duó,其本意为落;滴。

康熙字典

《广韵》他各切《集韵》闼各切,??音托。药韵。《玉篇》落也,磓也。

又《集韵》当各切,音矺。滴也。《崔实·农家谚》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