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时,沛县县令惊恐万分。他深知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他起初打算响应陈胜起义,以顺应民心,避免被起义军攻打。于是,他找来萧何和曹参商议此事。萧何和曹参建议县令召集逃亡在外的沛县子弟,如刘邦等人,共同举事,这样既能增强力量,又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然而,当刘邦带着几百人的队伍来到沛县城外时,沛令却突然反悔。他担心刘邦等人回来后会不受自己控制,反而危及自己的权势。于是,他下令关闭城门,拒绝刘邦等人入城,并准备诛杀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得知消息后,急忙逃出城去,投奔了刘邦。沛令的这一反复无常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沛县百姓,也为刘邦起兵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二)萧何、曹参推动
萧何和曹参在沛县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萧何时任沛县主吏掾,为人精明能干,善于处理政务,对刘邦一直十分赏识,认为他有非凡的气度和才能。曹参是沛县狱掾,性格豪爽,有勇有谋。他们二人深知秦朝的统治已经不得人心,天下大乱是大势所趋,而刘邦则是能够带领大家成就一番事业的领袖人物。
在沛令反悔后,萧何和曹参积极劝说刘邦采取果断行动。他们向刘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沛县百姓对沛令的不满和对起义的渴望,只要刘邦能够振臂一呼,必能得到百姓的响应。同时,他们还利用自己在沛县的人脉关系,在城中散布消息,揭露沛令的恶行,呼吁百姓起来支持刘邦。在萧何和曹参的推动下,刘邦下定决心,要在沛县起兵,推翻秦朝的统治。
三、起兵过程
(一)斩杀沛令
刘邦站在沛县城外,望着紧闭的城门,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入城,一旦秦朝军队赶来镇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与萧何、曹参等人商议后,决定采取智取的策略。他们写了一封书信,用箭射入城中,向沛县百姓阐明了起义的大义和必要性,揭露了沛令的自私和残暴,号召百姓起来杀掉沛令,共同响应反秦起义。
城中百姓看到书信后,纷纷响应。他们手持武器,冲向县衙,杀死了沛令。随后,百姓们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等人入城。刘邦率领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沛县,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欢呼雀跃,将刘邦视为救星。刘邦看到百姓们的热情支持,心中十分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