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听闻在西域地区有一个叫大月氏的国家,曾经被匈奴打败,被迫西迁,对匈奴心怀仇恨。于是,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希望能够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这个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要穿越匈奴的控制区域,随时可能遭遇危险。但张骞深知此事对于汉朝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使命。他率领着一支由一百多名随从组成的队伍,带着汉武帝赐予的符节,从长安出发,向着未知的西域进发。
2. 途中遭遇
张骞一行刚刚离开长安不久,就进入了匈奴的势力范围,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并俘获。匈奴单于得知张骞一行的目的后,为了阻止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对他们进行了威逼利诱。单于一方面以优厚的待遇拉拢张骞,试图让他放弃出使的任务,为匈奴效力;另一方面,将张骞等人扣留,防止他们逃脱。
张骞在匈奴的扣留长达十余年之久,期间,匈奴单于为了软化他,还给他安排了妻子,并让他在匈奴定居下来。但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表面上顺从匈奴的安排,暗中却时刻留意着周围的情况,等待着逃脱的机会。
终于,在一次匈奴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张骞带领着部分随从成功逃离了匈奴的控制区。他们一路向西,继续前行,穿越了茫茫的沙漠戈壁,翻过了高耸入云的葱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大月氏。
3. 抵达大月氏
然而,当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却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大月氏在新的土地上定居下来,生活安稳,并且已经逐渐忘记了与匈奴的仇恨,不愿意再卷入战争之中。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多次向大月氏的国王和贵族们陈述联合抗击匈奴的好处,但始终未能说服他们。
尽管如此,张骞并没有气馁,他利用在大月氏的这段时间,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了简单的地图,为日后汉朝与西域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4. 归途中的艰难险阻
在劝说大月氏无果后,张骞决定踏上归途。为了避开匈奴的势力范围,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线,穿越羌人地区。但不幸的是,张骞一行再次被匈奴扣留。不过,这次他们的运气还算不错,不久之后,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局势动荡不安。张骞趁机带领着随从逃脱,历经磨难,终于在公元前 126 年回到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