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低声道:“这恐怕也意味着,大清在武备方面已经比他们落后了。”
【慈禧太后日渐权势滔天,她与恭亲王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蔡寿祺事件便是一切的导火索。同治四年,一个名叫蔡寿祺的翰林编修弹劾恭亲王,说他贪污徇私,独揽权力,要求他还政,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另外选一个贤能的宗室议政。上述种种罪名,蔡寿祺并无证据,但慈禧太后显然对恭亲王早有不满,将奏折留中,等恭亲王朝见的时候拿给他看,说有人弹劾他。】
康熙皇帝眉头一跳:“没有证据,便弹劾一位宗室重臣?”
恭亲王并不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相反他非常有话语权,地位也很是特殊。
这样一个人若是与太后斗起来,恐怕并不好看。
乾隆皇帝道:“再选宗室议政,未必能比恭亲王更好吧?”
他虽然不喜恭亲王与洋人有联系,但这也没办法,好歹他能力还不错,换一个宗亲,却未必能如此。
雍正皇帝冷笑:“这倒是不怕洋人的态度了?”
先前搞政斗的时候,不是还忌惮洋人吗?现在就要把洋人支持的恭亲王搞下台了?
也是,洋人恐怕不会为了一个人而大动干戈。
【恭亲王一听,立即追问是谁在弹劾他,慈禧太后说是蔡寿祺,恭亲王立马说他不是好人,要把他抓起来审问。他的态度让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很是不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恭亲王得知此事,马上诚惶诚恐请罪,并自请去职,不管如何先服软,因为慈禧太后已经对他有忌惮之心了,但他却一直追问,还要把弹劾他的人抓起来,这就是在挑战两宫太后的底线了——你是不是太嚣张了?】
刘彻笑道:“他做错了,不应该这样应对的。”
既然蔡寿祺所言没有实据,那慈禧太后又为何要把折子给恭亲王看?
因为她恭亲王已经有了疑心,这就有些警告的意味了,若是恭亲王服软,说不定会让太后犹豫一二。
可恭亲王反应如此激烈,还要抓捕弹劾他的人,在太后眼里又是另一回事了。
太后可以说蔡寿祺是小人,是他冤枉了恭亲王,但恭亲王却不能这么说,因为蔡寿祺弹劾的是他。
乾隆皇帝长叹:“只盼着不要影响到大清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吧。”
若是可以,他还是希望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一致对外的。
【慈禧太后十分愤怒,召见重臣,要治恭亲王的罪,但大臣们却要求先查明事实,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蔡寿祺并没有证据,但恭亲王也该严于律己,不然也不会招致弹劾,此事算是不真不假,这个结论也是不偏不倚,既没有说恭亲王有罪,也不曾说他无罪。慈禧太后将恭亲王一顿批评,将他身上的职务革去,但有不少宗室和大臣反对此事,惇亲王奕誴更是表示恭亲王并没有明显的劣迹,贸然惩罚他会让世人对朝廷的公正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