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虽作战经验丰富但年事已高,军队抵达真定后与靖难军初次交锋。朱棣发挥军事才能,率骑兵突袭其大营,身先士卒冲入敌阵,麾下将领配合默契。耿炳文因指挥保守、遭突袭而大败,收缩兵力坚守真定城。
建文帝认为耿炳文年老怯战,改派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北上。李景隆出身将门却缺乏军事指挥才能,行军途中管理不善,士兵纪律松散、抢夺百姓财物,军事决策犹豫不决,面对朱棣挑衅只知防守,致军队陷入被动。
五、关键战役,朱棣显威
朱棣面对李景隆大军,主动出击。他故意放弃外围据点引李景隆深入,待其大军至北平城下,亲率主力绕到后方截断粮道。
郑村坝之战,朱棣身先士卒,率靖难军与李景隆军队激战。他挥舞宝剑激励将士,麾下将领奋勇作战,冲入敌阵。朝廷军队因指挥不力、粮道被断而大败,此役胜利让靖难军在北方站稳脚跟。
白沟河之战更为关键,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战斗激烈。朱棣战马多次被射死,换马继续作战,始终冲在最前激励将士。关键时刻,一阵大风刮折李景隆军队军旗,致其大乱,朱棣趁机猛攻取得决定性胜利,李景隆残军狼狈逃窜,朝廷军队士气大受打击。
之后,朱棣遭遇平安、盛庸等将领抵抗。平安作战勇猛,淝河之战设埋伏差点擒获朱棣。他事先得知朱棣行军路线,在淝河两岸设伏,待朱棣军队经过时伏兵四起,将其围住。朱棣奋力突围才逃脱。
盛庸颇具军事才能,东昌之战设埋伏与靖难军激战,此战朱棣爱将张玉不幸战死,但他未放弃南下决心,继续攻克徐州、宿州等城市,逐渐逼近南京。
六、朝廷纷争,应对不力
建文帝朝廷内部,齐泰、黄子澄在战争策略上有分歧。齐泰主张增派军队围剿朱棣,黄子澄则想分化瓦解其阵营,拉拢朱棣阵营将领。二人争论不休,建文帝犹豫不决,错过应对最佳时机。
面对朱棣节节胜利,建文帝采取措施挽回局势。一方面增派军队,另一方面派使者去蒙古,想联合蒙古势力对付朱棣,但蒙古未实质性回应,只作观望。同时,对表现不佳将领如李景隆进行惩处,降职等处理,但未根本扭转不利局面。
七、南下之路,艰难险阻
朱棣在北方战场取胜后,决定南下直取南京以夺皇位。
在济南城,遭遇铁铉和盛庸顽强抵抗。铁铉极具智慧忠义,他与盛庸组织军民守城。铁铉在城墙上悬挂朱元璋画像,令朱棣不敢用炮攻城,还使出诈降之计,派人向朱棣表示投降,待朱棣亲率部分军队前来受降走到城门口时,突然放下城门,想困朱棣于城内,可惜朱棣警惕性高,及时发现异常策马逃离。朱棣在济南城下受阻数月,最终绕过济南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