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永不停歇的拼搏
这些年,谢凤就像一台 “永动机”,永不知疲倦,不会停歇。2021 年,已经 34 岁的他备战国际侦察兵比武。本来安排他当集训教练,但他执拗地要做选手。长达八个月的 “魔鬼集训” 中,他靠着止疼药、封闭针坚持训练。历经十余轮选拔淘汰,他一路过关斩将,杀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决赛,最终夺得了狙击步枪射击第一名。
(四)转型与突破
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无人化迅猛发展,谢凤也随着陆军转型大潮转型无人机作战领域,担任无人机飞行控制技师。第一次见到无人机系统时,他被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操作界面震惊了。光车辆就有七八辆,一个足球场才能铺排得开,运转起来要几十个人协同完成。而控制手的控制舱内,十余台计算机,数以千计的数据信息不停滚动,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按钮按键,密密麻麻。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谢凤来说,这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掌握基础理论,他上网课自学空气动力学、飞控原理,休假时厚着脸皮到地方院校蹭课;为了弄通操作原理,对着一箱子百多本图纸资料一页页看、一点点抠,笔记做了几十本;为了获得直观飞行感受,他自制航模练习精准起降,观察飞行景况,体会风雨天气操控变化;为了实现 “人机合一”,他苦练舱内情景感知,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翻原理脑补空中动作。经过 200 余架次、800 余小时的飞行训练,他将各项飞控技术练成肌肉记忆。一次濒海飞行训练,无人机在 30 多公里外、6000 多米高空突然 “空中停车”,各项飞行数据剧烈波动。谢凤沉着冷静,立刻操控无人机返航,成功避免了巨大损失和无人机核心技术泄露。
(五)荣誉与担当
谢凤获得了众多荣誉,23 个比武竞赛第一、17 项军以上表彰、2 次国际赛场夺冠、3 次荣立二等功、4 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首届全军 “四有” 优秀个人标兵。面对这些荣誉,他保持谦虚的态度,表示自己只是一个 “憨憨” 的人,一直努力做着 “傻傻” 的事。作为强军征程中的一员,他决心继续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强军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