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险奇艰涩之感。他硬语盘空,惯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硬语,营造出奇崛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夜感自遣》中,他写道 “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可见其写诗之刻苦。他的心情郁闷、情绪低沉,这也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在诗中,他精心选用 “剸”“梳”“印”“刷” 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 “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 等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出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三)情深致婉,气势磅礴
孟郊的诗歌并非只有苦吟和险奇,他也有不少作品情深致婉,气势磅礴。他既有具有悠远情致的诗歌,又有具有 “奋猛卷海僚” 气魄的作品。韩愈看到他 “敷柔肆纡余” 的一面,苏轼喜爱他 “鄙俚颇近古” 的诗歌。孟郊不少诗歌具有古淡闲雅的特点,以平淡的诗语写出深婉的情致。如《游子吟》以平淡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将母子之情表达得真挚深沉。同时,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他以 “荡”“振”“锁” 等硬语体现出山峰、建筑的阔大气象,将建筑物、山峰写得高插云霄,横亘天地之间,如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描绘出雄健飞动的气势,反衬出一己的敝小。
三、思想主张:复古卫道,心系苍生
孟郊在中唐那个复古之风盛行的时代,坚定地接过元结一派手中的复古旗帜。他大力宣扬仁义道德,对尧舜时期的古朴风尚充满了赞美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时常能感受到对那个理想时代的向往,仿佛希望通过歌颂尧舜古风,唤起人们对道德与正义的追求。孟郊对当时浇薄的世风持批判态度,对叛乱犯上的行为更是坚决反对。他以一种伟岸君子的姿态,傲然立于那个时代,对时俗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声称 “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
孟郊所结交的官僚和朋友,大多是重道德、守古训的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他内心价值取向的体现。他标榜 “自是君子才,终是君子识”,其主要内涵就在于不与时俗为伍,只求复古守道的知音。孟郊的这种思想,与韩愈所倡导的 “道” 相近。他不仅在生活中坚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 “道” 为目的。他的 “补风教”“证兴亡” 的创作宗旨,与元结的 “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的原则,以及元和时白居易的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惟歌民生病,愿得天子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创作理论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