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全军冲锋,必然是战车在前。
楼武事先将部队的战车大部分调到前方,战前吩咐一旦冲起来,不是全车组成员阵亡或战车散架,一概不允许停止前进。
步兵也得到了命令,发起冲锋就该一往无前。
当然了,指挥官大体的命令就是那样,有什么细节则是部队的中下层军官合计。
在这种时候,楼氏大肆教育的优势被发挥出来。
晋军不是将所有披甲的人列在最前方,前方披甲的人当然要多一些,只是分了相当的层次。
例如,晋军的前三排都是披甲之士,后面七排的士兵不披甲,轮到第十一排和第十二排又是披甲之士。
这样的排布存在科学,也就是前面的披甲之士负责破阵,后面不披甲的士兵担负分割包围的任务,再由后方的披甲之士攻坚被分割的敌军。
冲锋的命令被下达。
楼武所在战车第一乘冲出,后面跟上将近五十乘战车,每一乘战车后方再紧随徒步奔跑的步兵。
新抵达的援军没有历经交战,一乘战车的后方跟着七十二名步兵。
之前有过交战的部队,一乘战车后方的士兵数量不一致,多的有五六十人,少的话则是二三十人。
“全军冲锋啊?”潘党没有看到晋军和宋军留有预备队,他觉得晋军指挥官瞧不起自己,大吼:“冲!”
一场交战,哪怕是规模再小,怎么可以不留预备队呢?
如果不留预备队,要么是觉得可以一鼓作气击败敌军,不然就是被逼到了绝境。
对于晋国和楚国的用兵规模来说,在“横”发生的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没有谁将谁逼到绝境,肯定要让潘党觉得自己被瞧不起了。
西面和东面的敌我两军以冲锋对冲锋,他们很快发生了碰撞。
楼武先持弓不断射箭,发生短兵相接之前,瘫痪了至少三乘楚军战车组。
老楼家每一乘战车的主将,他们的射艺差不到哪里去,几个战车组还习惯了打配合。
所以,在真正发生短兵接触之前,潘党麾下的战车组起码瘫痪了一半以上。
楚军这边肯定也有射艺不错的人,又有潘党这位“天下第二神射手”在,他们一样刻意针对晋军的战车主将。
只不过,楚军并不像老楼家那样有训练过配合,成功的效率要低很多。
潘党倒是射中了四名晋军战车主将,纳闷怎么不像之前一射就翻,很快就知道晋军战车主将为什么中箭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