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霸主的晋国早就被郑国动不动就投降搞得头大。
“我直接说吧?”楼令看着子孔,极其认真地说道:“贵国的投降在我们看来几与玩闹没有差别。”
别的还用讲吗?
压根就没有必要多说了。
一个动不动就投降,没有多久之后再次敌对的国家,也就是大环境不允许,要不然早就该灭掉。
楼令为什么敢于推动灭掉郑国的战争?正是因为郑国没有一个正常国家的信誉,而郑国没有信誉属于人尽皆知。
哪一天郑国被灭,固然会一时间天下哗然,人们也只会哗然那么一下下,面对郑国的灭亡不会难以接受,可能事后还会调侃郑国可算是把自己作死了。
子孔对楼令的话无从反驳。
是的,随风倒是郑国生存的手段,可是外人也能够不理解。
个体做了什么事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国家亦然。
郑国可以用反复投降来避免产生更大损失。
晋国或是楚国也能够拿郑国的投降不当回事。
其实,搞到当前阶段,无论晋国或是楚国面对投降的郑国,基本是当作工具利用,不再视为正常的统属关系。
正是因为那样子,楚君审在接受郑国的投降之后,很直接地丢下可能面临晋国报复的郑国,压根没有去思考郑国能不能扛住来自晋国的报复。
换作是宋国对楚国投降,楚国会欢天喜地,再极力保证宋国的安全。区别就显示在宋国的国家信誉不是郑国可以比拟。
“郑卿回去吧?”楼令劝道。
子孔说道:“我连伯国之君的面都没有见一次……”
楼令建议道:“寡君很忙,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接见郑卿。不如郑卿回去向楚子求援,求得楚子派兵西返,参与接下来的战事。”
该说不说,楼令的这个建议很诚恳,真的是在帮郑国想办法。
子孔央求道:“那么,伯国可以停下军事行动吗?”
郑国西部不出意外已经全境沦陷,再让晋军征讨北部,能够预料到北部撑不住。
到现在为止,郑国君臣真的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只是单纯不想让太多地方燃起战火,想要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大军已经开拔,不是谁让停下就可以停下,总要有所理由。”楼令再一次建议:“贵国还是快点向楚国求援吧?楚军西返,形势会出现改变。”
子孔知道楼令讲的是事实,苦笑说道:“想来晋卿也知道,我们的求援很难得到回应。”
因此是,郑国君臣也知道己方的信誉值已经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