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章 古典封建(2 / 2)

什么最难?其实就是从零到一的阶段!

今天,有人将迎来新的人生,获得“徒”的身份,再被赐予土地。

只要获得“徒”的身份,人生立马就会变得不同,不止从此可以正常组建家庭,名下有个一亩三分田传承给子孙后代。

在楼令下令登记之后,青壮的方阵里面太多人吐气,以至于出现很大一声“呼!!!”的动静。

“俺叫武,今后必定誓死效忠家主!”

“俺叫武,以后家主让干啥就干啥。”

“俺叫……”

楼令在旁边安排食物,耳朵里听着录册过程,好多青壮都是以“武”为名,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地地道道的晋人。

那么多叫武的人,该怎么区分?那就要以区域和更精确的居住来分辨了。

例如,居住在“平陵”城里面的武,他自我介绍便是平陵武或平武。

同样居住在“平陵”城内的武,一个居住在城南,一个居住在城北,便是城南武或城北武。

如果楼令下令在“平陵”城的城墙外起城郭,叫东郭武或北郭武也是可以的。

来自这个村子,便用村子的名当前缀,同名的人便是如此之类的分辨来自哪儿。

楼令边上摆了很多的羊肉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诸夏很早就有“宰”这个官职,一开始本身是充当家奴的罪人,后面慢慢演变成为管事者、主事者之类,到后来干脆就成为王朝的官职,尤其是越变越位高权重。

为什么要提到“宰”这个字的来历?因为“宰”在上古还专门负责宰杀动物,处理好之后再提供给部落首领。

那么,“宰”这个字一旦跟官职扯上关系,越后面就变得越高大上。

楼令准备那些羊肉跟展现“宰”的层次有关,他将亲手割下羊肉,赐予获得“徒”身份的人。

这种仪式在诸夏这边叫:封建。

到了西方?这种仪式被称呼为:赐勋。

称呼不同,内核却是一样的。

到了楼令割肉赐予的时候,得到赐予的人会双膝跪地,举起双手接过羊肉,再按照事先被交代的句子,说上一句“感谢来自主人的恩赐,某日后便是主人手中的兵器,做最忠心的鹰犬,自己包括后代将世世代代效忠主家”之类的誓言。

这一套是不是很熟?诸夏进入“礼崩乐坏”的时代之后,属于古典时代的“封建”消失不见了;西方那边即便是到了现代,其实仍旧保存着类似的效忠仪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