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358章 还是事关缓急轻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还是事关缓急轻重(2 / 2)

“劳动力不足够,使用奴过甚,恐怕会出现不小的伤亡。”

“想办法,知道什么叫想办法吗?”

“这……,知道了。”

赵寻能够不知道“瓜衍”的问题很多吗?他就是刻意不去解决,等着楼令来发现问题。

这种方式很冒险,一旦上司是个极度自我且无视现实的人,必将会遭到严厉的处置。

很显然的情况是赵寻赌对了。

赵寻没有被训斥或遭到解职,代表楼令至少清楚“瓜衍”的情况不能全部责怪主官。

可是,还有一个可是,之前的事情算是翻篇,之后的赵寻必须做点什么,要不然就显得太过废物了。

重新踏上路途的楼令一路都在沉思。

其它家族到底是怎么来规划封地的发展,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发展方案呢?

一直在进行观察的楼令早就发现一点,多数家族属于想一出搞一出,压根就没有什么计划,别说是成熟的方案了。

另外一点,不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够独立筑城!

通常情况下,想筑城的家族,他们会向国君进行求助,也就是向国君寻求图纸、工程师之类。

毕竟,事关工程,还是那么一个庞大的工程,没有专业人士或靠谱的图纸,怎么能行呢?

在晋景公没有薨逝之前,楼令就已经得到了图纸,只是晋景公答应的工程师大概是没搞头了。

所谓的图纸当然不是纸张类型,它其实就是竹简拼凑而来,或是画在帛的上面,一般是使用帛来作为载体。

怎么去筑城,筑多大的城,之类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之城方九里;公爵之城方七里;侯爵、伯爵之城方五里;子爵之城方三里。

如果连子爵都不是,一般是以子爵的规格来进行筑城。

当然了,要是家族财政或人手不允许,自然是连“三里之城”都筑不起了。

楼氏要在太原盆地筑造的城池便是“三里之城”了。

最开始的阶段是那样,后面会像其余人的做法那般,城墙外面再起城郭。

所谓的城郭,它一样有城墙的存在,只是不存在城门,城墙也不能封死。

那是周公旦做出的规定,属于防止诸侯据大城而自守的手段之一。

回到“平陵”的楼令自然是先见一众核心族人、家臣与附庸,听取他们进行汇报,随后再去内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