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权有势的人都是那样子的。
权等于事,一直有事需要处理才是正常,没事处理就该怀疑是不是被架空了。
有权才能有势,势一般是权所带来,最大意义就是吓得别人不敢冒犯。
那么,有权有势的人,他们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
因为那种原因,有权有势的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忙碌,一旦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不是前途毁了,便是家庭毁了,也能是家人把前途给毁了。
楼令其实还蛮享受忙碌带来的快乐,只是发现公务好像牵制了自己太多的精力,导致家族发展受到了阻碍。
“他们……,家族历史悠久,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手去补足空缺,只需要把控大方向就足够。我虽然培养了很多人手,但是家族发展速度太快,仍旧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了!”楼令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的烦恼。
近几年,楼令偶尔才会亲自讲课。
讲课大多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人,主要是给他们解析家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是去当启蒙导师。
真正担任楼氏启蒙老师的人手,他们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群体,说白了就是掌握了知识,要命的是无法真正去做事。
这种事情不搞笑,说到底就是:脑子会了,手它不会!
楼令当然知道让那类人当老师会有什么隐患,极可能教出一帮死读书的人。
所以了,到了每一个阶段,楼令安排了相关的实践课程,真不是让学员一直待在课堂。
这种教学方式,楼令知道用什么名词去形容,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只不过,楼令的事情实在太多,暂时没有时间去将成体系的理论讲出来。
“孔夫子大肆收徒,收得都是贵族或贵族的后裔。”
“我在家族搞教育,不分出身,甚至没有区分来历。”
楼令不觉得自己比孔夫子伟大,相信有一天会比孔夫子还伟大。
那需要楼氏的实力积累到一定份上,楼氏再向外招收学员,同时也将学成的人员扩散出去。
一开始,楼令肯定也会要求出身。
那样做的原因过于现实,不区分出身的什么人都收,必将面临全社会的针对。
再之后?楼令会走孔儒特色,学成的人员出去收徒。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不讲出身,讲究的是数量。
“孔夫子当得至圣先师,怎么就我当不得?”楼令知道有一个前提,自己或楼氏三代内不成为一国之主。
搞稷下学宫的田午,他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作为出发点,学宫的存在确实存在裨益,然而教育界有田午的地位吗?答案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