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史记》的一篇记载,问题是其它的史书并没有相关记载。
西周被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也因此被杀,倒是写在了《国史》之上。
至于犬戎攻打镐京的时候,诸侯为什么没有起兵救援,没有一名史官进行总汇上的定义,看不到列国史书的楼令只能从晋国史书《乘》去寻找答案,倒是从《乘》看到当时晋国被戎人和狄人频繁袭扰陷入困境的艰难处境。
其实,关于“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典故,也就是并未被司马迁作为正史,只是《史记》上的一篇典故。典故与正史则是两码子事,偏偏总是有人傻傻分不清楚。
郤至和智罃可比楼令更有机会阅读史书,他们或许还有途经……,比如家族收藏了其他国家的史书,大多是来自被灭的那些诸侯国。
“你的意思是,中军将想要抓住机会择优选贤?”郤至话讲得很清楚了。
作为储君期间的寿曼就不合格,当了一国之君之后更是没少乱来。
当前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反正没有屁股坐上君位就稳了那么一回事,不少荒唐的一国之君被罢免,乃至于弑君都发生过不少次。
罢免一般是执政去做,好些执政做了还不用承担后果,原因是国君太过于荒唐。
弑君则是一种比较激烈的做法,做的人也必须去承担代价。
一直在若有所思的智罃赶紧拉了拉两人,低声说道:“这种事情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啊!”
他们周边的旁人站得比较远,身处的地方真就是不适合来说那种事情。
郤至压根就忍不住,满是嫌弃地说道:“中军将会做?他一直遇到事情能避则避,不像是个能担事的人。”
智罃再次劝阻。
在这种场合确实不应该来谈论那种事情。
三人后面也没有找个地方详细讨论,各自分别离开了。
“父亲。”楼小白在与公子周闲聊,看到楼令赶紧站起来行礼。
公子周也站了起来,只不过没有行礼。
这不是公子周没有礼貌,他对楼令行礼的话,反倒是在害楼令了。
“你们接着聊。”楼令还有其它事情做。
“令大夫。”公子周呼唤了一声,等楼令顿步,才问道:“事情很糟糕吗?”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公子周相信楼令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楼令温和声说道:“这不是公子应该过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