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 血液凝固性增加: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血液的凝固性会增强。例如,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后,或者处于妊娠、产褥期等特殊时期,身体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是因为身体为了防止出血,会启动凝血机制,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性增强。这种情况下,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在脑血管内形成,就会引发中风。
-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红细胞增多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就像在水里加了过多的泥沙一样。黏稠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而且红细胞增多还会增加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中风的风险。
-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小板数量过多或者功能异常亢进时,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例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小板会被异常激活,它们会黏附在血管壁上,不断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从而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
其他因素
- 年龄:年龄是中风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壁会逐渐出现老化现象,血管弹性降低,内膜变得粗糙。就像老旧的水管一样,更容易出现破损和堵塞。老年人的脑血管调节功能也会减弱,对血压、血流等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差,所以更容易发生中风。
- 性别:男性中风的发病率一般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男性吸烟、饮酒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但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女性中风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
- 吸烟和饮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饮酒过量也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酒精会使血压波动,影响心脏功能,同时还会干扰血液中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使血液处于一种容易凝固的状态,增加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