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华夏对日本在朝的各种行径,愈发予以严厉的抗议和警告。
而日本这次也仿佛是吃了秤砣一般,罕见的极为强硬,使得东海周边的局势日趋紧张,一场新的地区危机再度显现。
日本这一次有此表现,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认定华日之间的海军力量,恰处在最为接近的时期。
海军的实力,在朝鲜问题的博弈当中,被视作最为重要的砝码,因而感到有了底气的日本人,才决定应该抓住时机,猪突进取。
事实的情况究竟如何,不妨来盘点一下。
至1915年底时,在已经建成服役的主力舰方面,日本拥有新旧舰只共计二十五艘。
其中包括,四艘“超弩级”战列舰,“扶桑”号、“山城”号、“壹岐”号和“丹后”号。
四艘“超弩级”巡洋战舰,“生驹”号、“鞍马”号、“伊吹”号和“金刚”号。
两艘“弩级”战列舰,“河内”号和“摄津”号。
七艘前无畏式战列舰,“萨摩”号、“安芸”号、“初濑”号、“三笠”号、“敷岛”号、“富士”号和“八岛”号。
四艘前无畏式巡洋战舰,“筑波”号、“阿苏”号、“吾妻”号和“春日”号。
以及四艘旧式一等巡洋舰,“出云”号、“磐手”号、“浅间”号和“常磐”号。
而在华夏海军的序列当中,对应的舰只则有三十四艘。
分别为四艘“超无畏式”战列舰,“小戎”号、“卢令”号、“驷驖”号和“玄鸟II”号。
两艘“超无畏式”一等巡洋舰,“辽东”号和“松江”号。
六艘“无畏式”战列舰,“共和”号、“华夏”号、“国民”号、“主权”号、“柏舟”号和“天保”号。
四艘“无畏式”一等巡洋舰,“沧南”号、“东海”号、“龙江”号和“札萨克”号。
两艘“全装重型主炮式”一等巡洋舰,“北海”号和“靖西”号。
另外还有一批尚未退役的“前无畏式”主力舰,战列舰十艘,一等巡洋舰六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