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排水量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设计师还是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尽可能的为“浙江”级设有比较完备的水下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完整的双层底结构,精心设计的水密分区,同主装甲带相连的35毫米厚的纵向装甲隔舱壁,以及由防雷突出部与嵌入式隔舱共同构成的防雷纵深等。
“浙江”级的这套鱼雷防御系统,虽然相较主力舰有所简化,但依旧具有相当的防护性能。
其中防雷纵深的最内侧是纵向的装甲隔舱壁,向外则设有三层防雷舱室。
这些舱室自外向内依次为,填充了密封空心轻质金属管材的舱室,空舱,和填充了既能防水又可吸收冲击力的橡胶等材料的舱室。
在水平防御方面,“浙江”级主要依靠单层平甲式装甲甲板,位置在主甲板层,装甲的最大厚度为35毫米。
在侧舷主装甲带的两端,还分别设有最大厚度为50毫米的横向装甲水密主隔舱壁,与装甲带和装甲甲板互相连接,共同构成了保护舰体核心部分的装甲盒。
舰上还设有完善的注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等损管系统。
“浙江”级的主炮塔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其正面和炮座装甲的厚度为70毫米,侧面和后部的装甲为55毫米,顶部的装甲厚40毫米。
其他部位的装甲情况主要为,指挥塔侧面装甲厚85毫米,顶部为40毫米,烟道装甲的最大厚度为30毫米。
“浙江”级的动力系统,采用四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装有十座高压重油专烧水管式锅炉。
最大输出功率为105,000马力,设计航速33.3节,以15节航速可最多续航7,000海里。
舰上除了主炮以外,还装有四门单装1920年型40倍径76毫米高射炮,和四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
舰体的两舷处,则各装有一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每舰编有官兵702人。
作为华夏设计建造的首型条约型巡洋舰,“浙江”级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有许多不足,但在整体上还是令国防军感到满意的。
鉴于在条约的诸多限制下,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是难能可贵,因此海军决定坚持这种比较省吨位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发展更多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