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开篇激战1860> 第408章 跻身“红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跻身“红线”(2 / 2)

华夏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除了能够向军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良的武器装备,还在民用领域保持着长期快速扩张的态势。

仅以发展迅猛的汽车产业为例,因华夏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而使得汽车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世界前列,在新技术加持下的新车型层出不穷,华夏的汽车普及和保有率屡创新高。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航空产业、船舶制造与航运产业等,相关产品不但要供应给国内市场,还大量的出口到海外。

但在这些蓬勃的景象之下,也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军队还是民间的生产生活,都越来越对石油产品形成依赖,而华夏的石油供给却基本都来自于海外进口。

石油不但涉及军队装备的燃料供应,更关乎着国计民生,因而其安全问题早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得到共和国当局的高度关注。

好在当前的华夏,有着固定且相对安全的石油进口渠道,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一方面华夏因与荷兰和美国签订有石油保障协议,从而可以通过海运,从荷属东印度和美洲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

另一方面,华夏与北方的邻国以及西边接壤的友好国家,通过陆上通道长期进行石油的输入,而且这些渠道看上去也很安全。

但是国际形势总是变幻莫测,华夏的石油供应外向依赖程度太高,极容易受到局势的影响,为确保安全仍需不断扩展进口来源。

于是,华夏当局便又把目光投向了一处,新兴且拥有着巨大储量的产油地,中东地区。

曾几何时,中东的广大地域多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然而随着帝国的衰落,原本下辖的各块领地纷纷开始寻求独立,而外部势力的不断入侵和介入,又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异常的错综复杂。

当世界大战爆发后,早已病入膏肓的奥斯曼帝国终于在战火中颓然逝去。

在战后,其原本实际或名义下的国土,最终只留下核心部分为新生的土耳其所继承,余下的皆沦为了英法等列强的“托管地”。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在列强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起了“独立”或“自治”的政权,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成立了伊拉克王国。

恰巧在这一时期,已经勘探出具有丰富石油储备的中东地区,又陆续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新油田,让这一地区的战略价值再度飙升,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纷争。

于是,为了进一步争夺中东的石油资源,列强们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由此进行的谈判竟如马拉松长跑一般一直延续数年之久。

直到1928年一份《红线协定》最终签订,才让争执暂告段落,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地区内的关系,和世界范围内的石油权力格局。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也机缘巧合的得以跻身其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