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团队成员们在艾文的带领下,再次投入到艰苦卓绝的理论架构构建工作中。他们结合之前的所有研究成果,将新能量波动的传播特性、与各类能量结构体的相互作用、对星云能量平衡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都纳入其中,反复调整和完善理论模型的各项参数和假设。
经过数周的不懈努力,一个更为完善、精准的理论架构终于初步形成。这个理论架构不仅能够合理地解释之前观察到的各种相关现象,还能对在不同条件下星云内新能量波动可能引发的后续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然而,就在他们对这个新理论架构进行初步验证时,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在将实际数据代入理论架构进行模拟分析时,发现对于某些极端复杂的情况,比如当新能量波动与星云内未知的其他能量干扰源同时作用,且各类能量结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极致混乱时,理论架构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偏差。
“看来我们的理论架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极端复杂情况的影响。”艾文皱着眉头说道。
团队成员们毫不犹豫地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针对这些偏差,重新审视理论架构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基础假设到计算公式,从参数设定到逻辑关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卡尔在对大型结构体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艾文,我发现当大型结构体在新能量波动影响下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微弱但独特的能量信号。”卡尔兴奋地说道,“这种能量信号的频率和特性与新能量波动本身有一定的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它似乎是大型结构体在试图自我修复或调整时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而且这种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对周围的能量场产生一种微妙的影响,可能会吸引或影响其他能量现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