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寿放下手中的笔,给他端来一杯水。
陈骁一眼就扫到放在桌角上的报纸:
“今天的报纸看过了?”
曾锦寿点头:
“看过了!我用四个字来评价,出乎意料。”
陈骁也对这四个字表示认同:
“看来,咱们这边与大陆的友好趋势已经开始走向快车道了。”
曾锦寿意味深长的注视着窗外,低声道:
“我更希望这片土地,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大陆发布改开之后,今年香江首次提出取消‘抵垒政策’,在对待大陆方面释放出了相对友好的态度。
引起了香江各界人士的关注。
随着两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地的学者和高校都在积极推动这一局面的发展。
陈骁正是看中了这股强劲的风向。所以才把目标对准了大陆这边的文学作品。
现在的香江,知名作家根本不会跟自己这么一个小咖位合作。而且香江的文学现在,似乎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
一切都朝着娱乐化进军,反倒是真正讲文学的没有几个。
之前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好友曾锦寿的推荐下,转载了《雪国列车》这部作品。
没想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五万册。
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直到最近一个月开始,这部作品的销量才开始真正的发力。
从刊发《雪国列车》到今天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前几个月累积只售出四万册,但光是最近一个月就卖出一万册。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创办的刊物没有什么知名度。再加上,这本书的作者在香江也一样不是很有名。
一部分大学生觉得新颖就随便买来读一读,结果读完之后,这些人就成了这本书的第一批宣传者。
随着这部作品在香江高校内流传开来,一些教授、和文学界的人也关注到了《雪国列车》。
这段时间香江的各大报纸上已经出现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
尤其是上周,《文汇报》刊登了一篇叶评论家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雪国列车》是一篇富有戏剧性冲突,且带有斗争主义思想的作品。毫无疑问它是不可多得一部作品!’
春明是大陆作家,不存在找香江的评论家来捧自己。
无论是评论家还是读者发表的读后感,都是大家自发而来的。
陈骁可以预见,这部作品在今年至少会达到十万册。
有了第一部作品开路,“春明”这两个字在香江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如果能够继续合作第二部,第三部,这种销量的势头一定不会差。
“曾哥,前段时间你给春明作家写的信,他有没有回复?”
曾锦寿已经猜出了对方的来意,因为陈骁已经不止一次的跟他提出,想要在香江发表春明作家的《活着》。
“已经收到了,不过他拒绝了关于《活着》的合作。”
陈骁听完很是失望:
“难道没有一点谈的余地吗?我可以出价高一些。就算千字一百也不是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