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兵部尚书陈新甲愿意赶赴南国,自请督师。
但是陈新甲的提议,自然是被崇祯驳回。
崇祯还需要陈新甲在朝堂之上,来管理兵部诸事,协调诸镇事务。
“南国督师的位置空悬了这么久,怎么突然就定了下来?”
陈望眉头微蹙,监察所在京师也已经设下了据点。
如今的明廷中央,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筛子,只要花费银钱,便可以买到朝中的消息。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陈望才知道关于南国督师之位的情况。
陈功神色肃然,沉声说道。
“卢象升,丁忧期满。”
陈功的声音不大,但是落在陈望的耳中,却是犹若重锤一般。
“卢象升……”
陈望眼神凝重,握紧了缰绳。
他考虑过很多的情况,但是唯独忘记了卢象升接任南国总理的可能。
贾庄之战后,卢象升身负重伤,崇祯当时对其不满,所以得以归家丁忧。
如今朝中无人愿意南下。
崇祯在多方的推波助澜之下,终于是想起启用卢象升。
“卢象升啊……”
陈望心中叹息了一声。
或许死在贾庄,死在外虏的手上,对于卢象升来说最好的结局。
面对着烧杀抢掠的流寇,卢象升能够毫不犹豫的举起手中的刀剑。
但是面对着纪律严明,号为万民,一路而来百姓夹道欢迎的万民军。
卢象升还能不能举起手中的刀剑。
不过这一切,都暂时与他无关。
而且如今南国大势,已经不再是选派哪一个人为督师做总理能够改变了。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四年了。
内忧外患,内外俱起,明帝国颓势难转,中央对于地方的管控越发的衰弱,各镇割据势力正在逐渐形成。
西北三边重镇被李自成拖在泥潭之中,辽东松锦之战明帝国已经押上了八镇十三万兵马。
山东王浚、李青山叛乱,截断漕运。
西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难以支援中央,而且还需要支援西北的战事。
东南地区,南直隶有李岩统领的万民军,江苏则有张献忠。
左良玉心中不平,也已经看透了如今朝廷的虚弱。
他知道自己一贯以来的行为,早就已经触怒了朝廷。
眼下他之所以没有事,只是因为朝廷还需要他麾下的兵马来剿灭起义军。
一旦关内流寇被尽数清剿,或者是手底下的兵马尽数葬送,他也决计没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现在左良玉盘踞武昌,招兵买马,就是为了积蓄实力,另寻他路。
不过如今的贺人龙倒是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骄横跋扈不停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