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惊愕之后,周彦迅速调整状态,也开始进入戏中。
两人的第一次排练虽然有不少问题,贺无名的台词记得还不熟,不过总体还是比较理想的。
后面两人又排练了几次,每次都越来越好,这也让周彦越来越有干劲。
……
之后半个月里面,剧组如果有拍摄的话,周彦就凑到跟前观摩、记录,没拍摄的话,他就拖着贺无名去四院排练,每天都是非常充足的。
周彦去观摩拍摄的时候,并不只是看着,大部分时候都会给他们现场的工作人员帮忙,他毕竟是个年轻劳力,片场很多事情他搭把手都要给别人减轻不少负担。
随着他帮的忙多了,片场不少人开玩笑说,给周彦开一份工资都少了,应该给他再加一份工资。
加工资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周彦乐在其中,给人帮忙的过程也是他学习电影、了解电影的过程,有时候运气好,他还能顶班充当场记,因此了解了场记板上都写着哪些信息,也知道了为什么要有场记板。
周彦想要多学点跟电影有关的知识,倒不是说他决心以后拍戏或者演戏,只不过他对拍电影这件事情产生了最根本的兴趣,他认为演戏或者拍戏,这事挺好玩的。
旁人倒是没觉得周彦想要学这个,只认为他可能是平时没见过这些东西,所以觉得好奇而已,再过段时间新鲜劲过去了,就不会这样积极热情。
贺无名给周彦订的笛子前些天就已经托人买好,并且正在往这边寄。
说起笛子的事情,周彦就感到肉疼,贺无名定了笛子之后,周彦才知道一把笛子要三百六十多块钱。
这可是九零年,大部分人月工资都没到一百块钱的年代,一把笛子竟然要三百六十块钱。
周彦之前还感觉自己一部戏下来赚几千块钱非常多,花都花不完的那种,但是现在看来,也就能买几根竹笛而已。
根据贺无名的说法,他还是很体贴的,没有给周彦选太贵的,不然的话他朋友那里价格四位数的笛子都有一大堆。
这几天周彦都在等笛子来,虽然很肉疼,但钱花出去之后,周彦也对笛子有了期待,他其实也受够了剧组给他的笛子,确实是不太好听。
……
笛子还没有等来,周彦先等到了一份从出版社寄来的信。
还是刘清从镇里面给他带过来的。
这次的信非常薄,还没拆开,周彦就面露喜色,果然,这是一份过稿的来信。
信是从粤省羊城市寄过来的,看到羊城两个字的时候,周彦就已经知道,这应该是《花城》杂志社寄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