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然看完了这篇文章,也是心生感慨,不住的点头:“老爸,这位李翰卿老人家,才是真正的中医人,能把《伤寒论》掌握的炉火纯青,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无愧于名老中医的称号!”
“其实,李可大师在治疗心衰病人时,大剂量用附子,那也是在李可大师首诊的情况下,对于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患者的身体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能否承受那么大的中药剂量,心里是有着绝对把握的,否则他也不可能也不敢用那么大剂量的附子。”
“而李翰卿老中医治疗的这一例心衰病人,其实真正的原因,除了患者原来的病情严重之外,也有山西附属医院的中医在给患者治疗时,用了普通患者能够承受的中药剂量,把患者治坏了,这样更是让心衰严重的重症病人雪上加霜,出现了亡阴亡阳的危机情况。”
“所以李翰卿老中医诊断后,这时用的药量是非常小的,是针对患者当时极度虚弱的身体,加上服了误诊的中药,极度虚弱的身体也只能承受起这么轻的药量。”
“但我想如果患者没有吃山西附属医院中医师先前给开的那个药方,没有误诊,直接找李翰卿老中医首诊的话,那时候患者还没有出现亡阴亡阳这么严重的症状,李翰卿老中医治疗起来就容易的多,轻轻的多了,可能开的药方,或许不一定就用真武汤加减,即使用真武汤加减,剂量会比他后来开的药方剂量稍微大一些,但也绝对达不到普通人常用的剂量。”
沈学文完全赞同儿子的说法,也感慨的说道:“这也就是李翰卿老中医水平高超,把治坏的病人,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挽救回了生命。如果没有李翰卿老中医这样高超的医术,那这个病人就是回天乏术,就会成为黄泉路上的冤魂了。”
“由此可见,中医之所以不受重视,地位低下,其实还是好的中医太少,真正能够治大病,治重病的中医太少。”
“像李翰卿老人这样的水平高超的中医,一个省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全国也无非就是一两百人,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