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胰颈,胰颈长 1.5 - 2.0 厘米,位于肠系膜上血管和胰腺背侧门静脉起始端之间的通道上。它稳稳地固定在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静脉之间。在胰颈的右侧,胃十二指肠动脉会发出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在后面,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会汇合成门静脉。在胰颈下缘附近,经常能看到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的末端,它们要么完全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要么汇入脾静脉,要么汇入门静脉,概率都差不多。提起颈部的时候要小心,如果有向前的血管分支,得仔细结扎,不然出血了就看不清胰颈后面的结构啦。在后面,胰十二指肠上静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幽门静脉都会汇入门静脉。胰颈前缘的表面还常常会有不规则的静脉冒出来。
然后是胰体,胰体的表面被网膜囊后壁的两层腹膜覆盖着,把它和胃隔离开来,胰体还和横结肠系膜紧紧相连。胰体的前叶盖在它的表面,后叶盖在胰体的下缘。结肠中动脉就在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之间溜达。胰体的后面和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左膈肌脚、左肾上腺、肾周筋膜、左肾血管、左肾、脾静脉都是“好伙伴”。脾静脉会收纳胰体的好多小静脉,做切除胰腺手术的时候,如果想保留脾脏,就得仔细结扎这些小静脉,别把脾静脉给弄伤了。
最后是胰尾,胰尾比较灵活,有一定的移动性。在一半的人群中,胰尾能伸到脾门那里。胰尾和脾动、静脉一起,被脾肾韧带的两层筋膜包得严严实实的。脾肾韧带的外层组成了脾胃韧带的后层,所以要是粗糙地分离,很容易伤到胃短血管。韧带本身几乎没什么血管,但是到了蒂部的时候可别用钝性分离。经常会有一些从胃网膜左或者肾上极伸出来的尾状血管分支到达胰尾,在胰脾韧带里就能找到它们。
主胰管(wirsung)和副胰管在胰腺主要血管系统的前面待着,从胰腺的表面有时候能摸到胰管的一些病理性变化,还能从前面切开进行手术操作。因为发育的原因,主胰管和副胰管的关系有好几种不同的情况。大部分被认为是正常的,常见的情况像这样:胰腺的主胰管和副胰管都在十二指肠开口;或者胰腺完全由主胰管引流胰液分泌,副胰管(santorini)成了盲管;还有就是胰腺完全由副胰管(santorini)引流胰液分泌,主胰管变细或者干脆没有了。胰头那里在进入十二指肠壁之前,胰管的直径是最粗的。病人做造影的时候,少于 3 毫升的造影剂就能把主胰管填满,7 - 10 毫升就能把所有的胰管系统都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