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第65章 陆路丝绸之路沿途的灵源之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陆路丝绸之路沿途的灵源之地(1 / 2)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汉武帝打败匈奴,汉朝廷在西域先后设置了河西四郡、西域都护,使当今所谓的丝绸之路的东段与中段处于西汉王朝统一的经营与管理之中。

丝绸之路东、中、西全线贯通,保障了道路上的商品交流、文化往来的通畅,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成为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正是由于张骞及其出使团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司马迁将丝绸之路开辟,称之为“凿空”。

历史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地的安定与战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断绝。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通畅程度也相应不同。

“丝绸之路”作为华夏明清之前东西方陆路交通最主要的通道,包括了绿洲路(大丝道)、草原丝绸之路、西南夷道(或称“缅甸路”、“骠国往婆罗门路”)、青海路(或称“唐蕃古道”、“吐蕃往尼波罗路”)等主要分支在内,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体系。

其每一段都有许多岔道,并非一条固定通路。其东段的分支状况主要受制于如何便捷穿越六盘山、渡过黄河而出现的几个道路节点;中段主要是在不同绿洲之间的穿插跳跃。这几条道路上的分叉节点,基本都是古代城镇重地或军事关隘。

历史上穿越丝绸之路的着名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沿同一条通道走下去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选择,除自然地形的制约之外,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决定的。

丝绸之路的畅通,是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有力保障。

在政治交往方面,有着诸多确切的史料记载。自张骞通西域之后,绿洲之路的畅通,促使汉帝国与西域诸国的联系空前加强,汉朝赴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西域诸国回访汉朝的使者亦不绝于途。

如东汉的甘英,曾出使西方,远达波斯湾一带;唐代除各国大量的使者往来之外,许多国家常“质子于唐”,也就是国王或首领将自己的儿子派遣至唐长安做人质,以求得唐朝的信任。

如公元 7 世纪中叶,萨珊王朝受到大食的攻击,萨珊王子卑路斯便前往唐朝求援,后因萨珊王朝被大食所灭,卑路斯遂在长安终其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