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第146章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2 / 2)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 年),重建巴陵城楼,楼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赏楼,其功能和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开始成为人们观赏风景的场所。

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

唐贞观年间(627 年~649 年),重修岳阳古城楼,楼阁初具规模。

开元四年(716 年),中书令张说再次扩建,取名南楼,后于天宝年间(742 年~756 年)重修。

乾元二年(759 年),诗仙李白在诗中首称南楼为岳阳楼,此后该名称被沿用。唐朝时期,岳阳楼成为文人墨客游历、题诗的胜地,许多着名诗人如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使得岳阳楼的名气逐渐增大。

如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北宋庆历五年(1045 年),知州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后,励精图治,仅用一年就将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决定重修岳阳楼。

庆历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

滕子京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 360 余字,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岳阳楼也因此真正闻名天下。

元至元年间(1264 年~1294 年),岳州路总管李应春重修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在元代也多次经历修缮和维护。

明清时期,岳阳楼更是多次因大火、战乱等原因被毁,但也不断地被重建和修复。例如,明洪武二年(1369 年),将军徐达巡视岳州,重修岳阳楼;清乾隆五年(1740 年),总督班第重建岳阳楼等。

民国初年,岳阳楼屡遭兵祸,受损严重。1920 年,岳阳知县鲁荡平主持重修岳阳楼;1933 年,湖南省政府拨款重新修葺;1934 年 2 月 17 日,岳阳楼重修竣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