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升起,城市醒了过来。
休息了一晚上,夏先衍他们满血复活,他们早上出门后体验了江城过早,众人早上实在不习惯吃热干面,于是都吃的水饺。
吃饱喝足开工了,第一站就是过早小吃街附近的黄鹤楼。
黄鹤楼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最初是作为军事了望楼而建,用以守戍和观察敌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鹤楼逐渐从军事建筑转变为观赏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诗作赋。
在唐代,黄鹤楼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极盛时期,许多着名诗人如李白、王维、贾岛、白居易等都曾留下赞美黄鹤楼的诗篇,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更是千古绝唱,让黄鹤楼名声大噪。此后,黄鹤楼成为了华夏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黄鹤楼在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与修缮。据记载,仅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清代同治七年(1868 年)重建的黄鹤楼,在光绪十年(1884 年)又毁于火灾,仅遗留下一个铜铸楼顶。
1957 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 年,黄鹤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新址选在距旧址约 1000 米的蛇山峰岭上。1985 年 6 月,重建的黄鹤楼正式落成。
夏先衍一行人登上了黄鹤楼,远望长江,武汉大桥如同巨龙过江,虽然楼高依然壮阔,但是离江甚远,长江也成了一条河的模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临江之壮观之景,也随着“黄鹤一去不复返”。
景色虽然与古代相去甚远,但这里的文化伴随着“华夏四大名楼”的名声留了下来。
黄鹤楼故址孕育的灵源,与现代黄鹤楼孕育的灵源,最后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通往长江灵脉的灵源之地。
与黄鹤楼公园一路相隔的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院。
辛亥革命博物院是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组建的博物院,是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场所。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华夏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夏先衍站在博物院门前,缅怀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