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第158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2 / 2)

周敦颐曾在庐山北麓建濂溪书堂,并在这里写下了妇孺皆知的《爱莲说》。1073年去世后,后人遵其遗言,将他与母亲郑太夫人和夫人同葬于庐山脚下。

至明清时,墓葬规划已相当庞大,为“江洲八景”之一。后因战乱等缘由,墓区遭到严重破坏。1959年,濂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修整,当前现已建成了牌楼、门楼、濂溪祠、爱莲池等景点。

从周敦颐灵源之地出来后,夏先衍又带着众人去了陶渊明纪念馆灵源之地,这是由陶渊明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赣省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东北隅,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江南民居风格,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修复后的陶渊明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

晚上众人就在九江进行休整,因为明天他们将要横穿整个庐山。

当晚研究出来路线后历忱雨交给了军区,明天将有一个车队带着他们横穿庐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其历史可追溯到 4000 年前,传说大禹曾到过庐山一带,汉阳峰上的 “禹王崖” 据说因大禹登临而得名。

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

《禹贡》之后的《山海经》又称庐山为“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浮江下”,曾登过庐山紫霄峰。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浮江,且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曾登庐山上霄峰。

公元前 126 年,西汉司马迁登庐山,将此山记入《史记?河渠书》,这是 “庐山” 一词的首次出处。

在行政归属上,庐山历代沿革复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庐山属九江郡。随后其归属在淮南国、庐江国、豫章郡等之间多次变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