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吗?魏王之名,足够你登堂入室!你选择平洲作为你的封地,不允许朝廷驻军。若父皇允许,你的待遇便等同诸侯王!如此之高的地位,说是位极人臣也不为过,你何须再成本宫驸马?若非喜欢本宫,何至于此?”
她怒眼横眉,咬牙怒斥道:“而本宫如此对你释放善意,你非但不领情,还赶本宫走?简直可恨!”
古代的“王”分两种,根据封建体制的不同,便是所谓的藩王和诸侯王。
藩王,建立在中央集权制之下,一般是由皇室子弟分封获得,原则上拥有领地内的最高话语权,也享有一定的赋税支配权力,算是一方霸主。
但藩王领地内的建制,仍需遵照朝廷的统一安排,可募集私兵,但受到限制,朝廷也会驻军震慑。
诸侯王,却是分封体制下才会有的王爵称谓,实际权力要高于藩王很多。
两者之间最直观的一点体现便是:诸侯王可以自称君上,组建自己的小朝廷,见天子可酌情不跪。
可以募集的私兵要比藩王多得多,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自行划定“国策”,甚至可以不上缴赋税,或者少缴赋税。
非战时,可以拒绝中央朝廷的驻军,乃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度自治。
正史中,秦汉往前,大多都是沿袭分封制。
秦灭六国中的六国国君,便是诸侯王,其共主为周天子。
秦汉往后,各大朝代中央高度集权,封王不得再自称“国君”,私兵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李宣扬言要西楚皇室兑现十年前的圣旨,并要求西楚官兵退出平洲全境,实行高度自治。
这样的待遇若被允许,便等同于获得了诸侯王的权力,比之藩王更加有权势。
而既有如此高度自治的权力,想要混入朝堂,彻查当年虎威军一事的真相,那还用做什么驸马?
单凭这“魏”字当头的诸侯王之名,就足以横行楚京。
故此,赵紫薇与骆春等人认为李宣执意要驸马之名的原因,乃是觊觎她的美色,倒也说得过去。
李宣听明白了她意思,却再次失笑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啊。其一,先不说你那位皇帝老爹不会轻易让平洲高度自治,成为一方诸侯。即便愿意,我这个魏王在朝堂名声不好,入京办事必定困难重重。但若有了驸马之名,便可帮我洗去一些污名。”
“皇室素来注重声名,皇帝要招我为婿,肯定不能让我再有反贼之名。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我洗白名声!我只是想借驸马之名漂白身份而已,怎么就心悦你了呢?其二,朝律有言,诸王没有圣旨不可入京。否则,便是造反。”
“我要查清当年原委,揪出幕后之人,必须得常驻京都。只是常驻京都,与我这魏王的身份冲突。但有了驸马之名后,就不同了。我就可以借你之名,住在你的公主府!不返回封地,也是理所当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