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翻阅近年来的边境事务记录,晚晴发现燕国最近几年因气候异常,粮食产量锐减,境内饥民流窜,而她提出的惠民政策已让我朝边境地区的民众生活有所改善。燕国此举,很可能是为缓解内部压力,通过军事威胁迫使大齐割让边境土地,或是提供粮草援助。
晚晴将这一分析递交给皇帝,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其坐等对方继续施压,不如主动出击,以外交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臣妾建议派遣更高级别的使者,同时送去部分粮草,表示友好,却以暗示对方,若有进一步威胁,我朝必将以武力回应。这样既可表明我方诚意,又能化解其对边境地区的觊觎之心。”
皇帝采纳了晚晴的建议,并任命一名颇具威望的老臣为特使,亲赴燕国。与此同时,晚晴亲自督促边防部署,确保一旦谈判破裂,大齐能够迅速应战。
边境军情让朝廷上下绷紧了弦,而后宫之中也未能置身事外。太后私下召见晚晴,语带忧心:“晴儿,边境之事非同小可,哀家虽不懂朝中事务,但毕竟兵戎相见从来非易事,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晚晴垂首答道:“母后放心,臣妾深知此事关乎国之安危,定不敢懈怠。”她心中明白,边境风波不仅是对朝堂的考验,更是对她皇后之位的考验。一旦此事处理不当,她在朝堂上的威信必然受损,而那些对她不满的大臣更会趁机掀起更大的风浪。
经过十余日的交涉,特使终于从燕国归来,带回了一封由燕王亲笔所书的信函。信中虽言辞恭敬,但却隐含试探与警告之意,提到燕国“民生多艰,望贵朝施以援手”。晚晴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对方的真实意图所在。
于是,晚晴再次向皇帝建议:“燕国确有内忧,我朝不妨借此机会,答应有限度的援助,既可缓解其国内矛盾,又能展现我朝的仁德。但与此同时,应通过使节传递明确信号:我朝虽愿与邻为善,却绝不容许任何威胁边境安宁之行为。”
这场危机在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下,逐渐得以化解。燕军的集结最终撤回,而我朝的边防部署也因这次事件得到了全面加强。然而,晚晴心中却并未因此而松懈,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邻国的觊觎不会因为一次小胜而终结,而朝中那些期待她失误的人,也不会因此停止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