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的烽火再次点燃,急报一日连送三次。邻国大军趁冬雪未消、边疆驻军物资供给不足之际,突然挑起冲突,大批骑兵越境,迅速攻占了几座要塞。边关守将仓促迎敌,却因准备不足屡屡失利,局势一时间岌岌可危。
宫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朝臣们各持己见,分裂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论不休。主战派声称应立刻调集军队反击,挽回大梁颜面;而主和派则认为当前国家内忧未平,无力应对大战,建议向邻国妥协,以求和平。两派争执之际,晚晴稳坐凤座,冷静地倾听着所有意见。
这场边境冲突并非突然发生,晚晴深知,这是邻国长久以来积蓄野心的体现。从她成为皇后之初,便多次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边疆危机。然而,此次袭击显然经过周密筹划,其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她明白,若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反击,不仅会让邻国得寸进尺,还可能动摇朝廷和民心。
晚晴在众臣争论之际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而坚定:“局势紧迫,此时非争论成败之时,而是需要立即行动。诸位可有确切之策?”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们虽各有主张,却一时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晚晴见状,将目光投向边关急报。她迅速分析情势,发现敌军虽然占据优势,但由于冒雪而行,补给必然困难,长久难以立足。大梁边军虽仓促应战,却并非完全无力还击,关键在于如何迅速稳住军心,调配资源。
晚晴站起身,沉稳地说道:“当务之急是确保边关稳固,以策安全。来人,传本宫旨意,立即召见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及太常寺卿议事。”
片刻后,几位大臣赶至,晚晴亲自主持军机会议。她首先问及边军现有粮草情况,兵部尚书叹息道:“回娘娘,边疆雪深路远,粮草补给一直是难题,现有储备恐难支撑十日。”
晚晴点点头,又问:“可有就近的粮仓可调?”户部尚书回答:“虽有,但调运至边疆需时半月,恐怕不及。”
她稍作沉思,迅速下令:“命北境各府县优先腾出粮草,由太常寺负责以最快速度转运至边军。同时,号令周边乡镇组织百姓协助运送物资,所有费用由国库支出,务必三日内将首批补给送达。”
随后,她又向兵部尚书指示:“立即调集驻扎京畿的禁军一部增援北疆,命临近的两支边军分兵策应,重点固守咽喉要道。传旨各地州府,提前备战,但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