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晚晴亲自挑选了几名年轻有为的官员,任命他们为边疆事务署的要员。这些官员多是曾在边疆任职,熟悉当地情况之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也有一定了解。晚晴特意召见他们,详细讲解自己的设想,同时叮嘱道:“边疆事务复杂,诸位需以诚待人,用心倾听部落之诉求。切不可居高临下,更不可因一己之私损害朝廷信任。”
与此同时,她派遣几支驿队,携带大量粮草、衣物以及铁器等物资,分别前往边疆的几个主要部落。每支驿队都配有一名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使者,负责与部落首领交涉,说明朝廷的安抚之意。这些使者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先以礼相待,若对方愿意归附,可立即赐予土地及其他支持;若对方观望,亦不得强迫,只需留下一定物资作为善意。
这一策略很快见效。第一个接受招安的,是一个名为图尔的部落。图尔部落原本就与大梁边军往来密切,此次在看到朝廷的诚意后,首领亲自率领族人至边关驻地,向边军统领献上归附的信物。这一消息传回京师,顿时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原本反对招安的大臣不得不承认,晚晴的策略的确比单纯用兵更加高效。
随着图尔部落的归附,更多部落开始观望甚至效仿。晚晴趁热打铁,继续派出使节,与这些部落建立联系。同时,她指示边疆事务署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归附部落划归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自治。对于部落的首领,则给予一定的官职,以此巩固双方的关系。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过程中,仍有少数部落拒绝归附,甚至试图联合反抗。晚晴对此早有预料,她命边军配合归附部落共同镇压叛乱。在与图尔部落的联手作战中,这些叛乱分子很快被消灭,而图尔部落的贡献则让其在边疆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几个月后,边疆的局势明显好转。归附的部落逐渐恢复生产,边军的压力大大减轻,边境线上少有冲突发生。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抚恤政策的推行,边疆百姓对朝廷的态度也发生了显着变化。过去被视为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如今成了维护边疆安定的重要力量。
这一成果让朝堂内外对晚晴刮目相看。原本对招安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不得不承认她的远见卓识。而边疆百姓则开始将她视为“圣母皇后”,纷纷立庙祭祀,以表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