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芸讲述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经历。
跟刘三在一起一个星期左右,他俩就在当地领了结婚证。
可是结婚以后,刘三就暴露了好吃懒做的本性,什么也不干,还继续迷恋赌博。
杨晓云站在那扇陈旧的木门前,手里紧握着那份离婚协议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屋内,是丈夫刘三杂乱的呼噜声,他昨夜又不知在哪个牌桌上熬到了天亮。这个曾许诺给她幸福的男人,如今却在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己,掉进了赌博的深渊,把生活搅得支离破碎。
杨晓云轻轻关上家门,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这座城市依旧繁华喧嚣,车水马龙间,每个人似乎都有着既定的方向,而她却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
回想起当初,刘三信誓旦旦地说要带她来大城市过上好日子,可如今,日子却只剩下苦涩。
她在街边的早餐摊前停下,摸了摸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买了一个最便宜的馒头。坐在简陋的塑料凳上,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满是迷茫。离婚后的她,该何去何从?
这个城市虽然冷漠,但她已无处可退,家里的农活早已生疏,而且回去面对那些同情或异样的目光,她实在没有勇气。
杨晓云在一家小餐馆找到了洗碗的工作。餐馆老板是个中年妇女,泼辣能干,看着杨晓云瘦弱的身影,虽没说什么安慰的话,但在安排工作时,悄悄减少了一些她的工作量。杨晓云感激地看着老板,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干下去。
餐馆的工作辛苦而琐碎,从早到晚,杨晓云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油腻的碗筷在她手中被洗得干干净净,双手却被泡得发白起皱。
下班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那个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那是她和刘三曾经的家,如今只剩下她孤独的气息。
隔壁住着一位叫张婶的老人,为人和善。看到杨晓云一个人孤苦伶仃,时不时会送些自己做的小菜过来。
一天晚上,杨晓云敲响了张婶的门,向她倾诉着自己的过往和对未来的担忧。张婶静静地听完,拉着她的手说:“孩子,别怕,这大城市虽说难,但只要肯吃苦,总会有出路的。” 张婶的话,像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杨晓云黑暗的世界。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晓云逐渐适应了餐馆的工作节奏。她手脚麻利,做事认真,得到了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
一次偶然的机会,餐馆的厨师老张请假,杨晓云自告奋勇地帮忙切菜配菜。她在家时就常常做饭,对食材的处理有自己的心得,没想到这一试,竟让老板发现了她的厨艺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