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寓显然对宗王镇守边地还是极为担心,继续向永乐劝谏起来。
“陛下,即使削去藩王军权,但放在边地,边将也不敢大胆管理,容易滋长宗室骄横之气,导致政令不通,法令不一。”
永乐说道:“这个朕也想过了,朕就怕他们奉公守法,让朕下不了手。”
“亲王每次之国,费用数以百万计,劳民伤财,国库为之一空。”
“那再加上一条,亲王之国费用按距离远近,以五万两银子为限,王府规模不得超过当地都司衙门,每年之国亲王不得超过两位,以免给朝廷造成过多负担。但所携带的移民费用由户部另行承担,权当移民实边好了。”
“陛下真要前功尽弃?”
“亲王镇守边疆也不是像你想的那样,一无是处,也有促进边疆发展,安抚四夷的益处。以朕为例,如果当时不是有大明亲王这个身份,朝廷也不会向辽东这个蛮荒之地输送那么多资源,移民实边也没有那么好的效果,黑水白山之间的那么多部落也不会那么快归附大明。”
“可是,大明亲王条例已经修改一次,不宜连续修改。”
“朕没让你修改,只是让你补充完善一下。”
“臣领旨,这就去办。”
杨寓现在算是充分领教了永乐的政治智慧了,他不仅把亲王出镇换了个好听的说法,叫移民实边,把修改法制也换了个新说法,叫补充完善……
过了一会儿,杨寓将永乐的新思想消化得差不多了,正要行礼告退,永乐又把他叫住了,有要事进行叮嘱。
“慢着,朕准备回南洋一趟,由你和燕王共同监国。”
“陛下万万不可,朝廷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不可一日无君啊。”
“方孝孺有句话说得很对,说朕不相信你们,大包大揽,迟早会把自己累死的。朕现在实在太累了,所以朕决定进一步放权。你们内阁就放心干吧,只要你们内阁达成一致意见,就像宁王要出征交趾一样,朕也不干涉。”
“陛下,臣其实也不看好继续用兵交趾,只是臣当时初入内阁,人微言轻,不敢反对。”
“还有一点,方孝孺其实提醒过你们,说朕不该兼顾南洋那边。”
“陛下千万不要往心里去,方孝孺其心可诛,他的本意其实是想逼陛下退位,回到南洋,他好迎立建文复辟、操纵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