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的车队缓缓行驶到麻姑山下一个叫“三岔路口”的小山冈上停了下来。
据当地人介绍,这“三岔路口”的来历源自于一个传说。元末明初,战祸不断,民不聊生。一日晌午,从北方逃难到江南的三兄弟,路过这个小山冈时,发现眼前有三条岔路,一条岔路伸向西南方向,一条岔路伸向东南方向,还有一条岔路伸向东北方向。目前有三条路,到底走哪一条路呢,弟兄三人犹豫不决,老大坚持要走西南方向的那条岔路,老二坚持要走东南方向的岔路,老三坚持要走东北方向那条岔路,三个人坐在岔路口谁也说服不了谁,兄弟三人只好在此分道扬镳。结果,走西南方向的老大进了县城做买卖,后发财致富。走东南方向的老二在路上碰到了农民起义军,参加农民起义后当了一名将军。坚持走东北方向的老三在路上却碰到了土匪,老三迫于生活无奈也参加了土匪,还爬上了第三把交椅的位置,后被政府剿灭,砍头示众。
为此,当地人称此处为“三岔路口”。
三岔路口的山冈周围都有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把守。吴X被两名武警战士从刑车上拖下来,此时,他的两条腿已经站不起来了,武警战士像拖死猪一般把吴X拖至山冈下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山洼里。
此时,气氛凝重而压抑。
吴X被押至指定位置,跪在地上,以往那种视死如归、傲视一切的神态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恐惧,身体不停地颤抖着。
“呯”一颗子弹近距离穿过吴X的脑袋,吴应声倒地。
一名法医上前检验,发吴的身体还在抽搐,法医毫不犹豫地又在他的脑门上补了一枪,吴的身体终于停止了动弹,生命就此终结,定格在24岁。
刑场一片寂静,山洼里卷起了一阵狂风……
法警们开始清理现场,将吴X的尸体抬走。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亘古不变的法则。
执行完毕,行刑的车队各自离去。总部管教部门负责人郭XX与戈领导同坐一辆警车回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