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板开着车来到二十公里外便停下了车,但是当李寞名确定好方位,准备安置零号反光镜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这里的海拔比镜阵处低了三米多。
因为镜阵一旦固定,那么零号反光镜也被固定在了一条线上,因为光线要穿过单向透光镜,照射在另一面镜子上,三点一线,所以他们选的位置不能左右移动,只能前后移动,他们这次吸取了经验,支架是可以调节高度的,但是调节范围只有五十厘米,显然满足不了需求。
无奈之下,李寞名开始重新选址,向镜阵方向的话要靠近十公里左右,就上次的经验显然行不通,因为那个距离还处于危险范围以内,只能向远处寻找,但是距离越远产生的干扰也越多,因为空气密度不同,光的行进路线可能会发生偏移,进而给实验带来其他的不确定性。
最终,李寞名将位置定在了远处五公里左右的位置,这里虽然还差一米左右,但是已经相对好操作了,加上自身可以调整的高度,下方再垫高几十公分就可以了。
确定下来之后,就直接操作起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还是借用了工兵的工具,装了几十袋子土作为底座。这次因为有透镜装置,可以将光线弯折,所以,将透镜的出光口高度稳定下来就行了,零号反光镜在正常高度,将光反射向透镜装置就可以了。毕竟零号反光镜边长两米,这样大的面积架的越高就越不稳定。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整套设备很快就安装完成了,李寞名也给吴刚提出了要求,命令所有士兵再向外撤出十公里,吴刚本来就满怀疑惑,让他听从李寞名的命令更是一百个不愿意,直到刘老板对他说:我们已经给出了安全警示,如果你不执行,造成的伤害你自己承担责任。
吴刚才不情不愿地下达了命令,但是他也赌气似的坐到了车里,不再下车。
李寞名操控电脑,将零号反光镜的光反射到了透镜装置,这次的滤光片是直接安装在透镜前段的,这样也省去了滤镜被毁的顾虑,当红色光波穿过透镜,进入镜阵之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看着检测仪上面的数据,李寞名时不时按动不同的按钮,这些按钮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镜面,每一个镜面的边框上都被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电子锤,因为光波波长的量级太小,只需微调就够了,只是一次微小震动就够了。
当所有数据都趋于稳定之后,李寞名开始严格记录时间,就上一次的经验,温度一开始上升的很慢,但是慢慢的上升速度会加剧,他要严格控制这个转折点,而他的电脑上,关于时间、温度正在自动形成一个曲线。
当温度达到一百摄氏度的时候,李寞名又按下了一个按钮,这是他做的一个防护装置,安装在透镜装置中,按下按钮之后这块本身透明的玻璃会瞬间雾化,光线无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