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未入侵科威特的假设情境
(一)伊拉克国内局势
萨达姆政权在两伊战争后,致力于国内经济重建。石油产业在国际合作框架下稳定发展,伊拉克与周边国家维持相对和平的边境关系,贸易往来逐渐恢复,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改良项目以减少对单一石油经济的依赖。
(二)地区局势
中东地区呈现出微妙的平衡。伊朗在两伊战争后也处于恢复阶段,与伊拉克的关系在无战争威胁下,从敌对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在石油输出国组?阿拉伯国家联盟拉克协调产量配额,地区内石油价格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以石油产成员国心平稳推进。阿拉伯国家联盟内部,伊拉克因未发动战争,在联盟中的地位未受到冲击,与其他成员国关系缓和,在巴勒斯坦问题等阿拉伯民族事务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三)国际局势
冷战后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的角逐依然存在,但因伊拉克未挑起海湾危机,紧张局势有所缓解。美国对中东的军事战略重点从应对伊拉克威胁转向维持地区稳定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和对苏联战略制衡。苏联因国内问题自顾不暇,但仍通过外交途径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支持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自决。欧洲国家则加强与?伊拉克军事??济合作?伊拉克军队?油贸易和?科威特战争?投资方面。
二、军事局势演变
(一)伊拉克军事发展方向
伊拉克军队在未发动对科威特战争的情况下,军事建设侧重于防御。重点加强防两伊战争设,引进苏装甲部队西方国家的先进防空技术,提升对空中打击的预警和防御能力山地作战从两伊战争后的大规模装甲部队建设,转向边境防御和国内维稳的多功能军事力量建设,发展山地作战和沙漠作战能力以应对潜在的地区冲突。海军建设主要集中在保护伊拉克的海岸线和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与周边国家开展有限的海上联合巡逻。
(二)地区军事平衡
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没有因伊拉克的军事冒险而失衡。伊朗在发展导弹技术和海军力量的同时,与伊拉克在波斯湾地区保持军事反舰导弹威慑。海湾国家在石油财富的支持下,逐步提升自身军事现代化水平,购买先进的防空系统和反舰导弹,加强集体安全机制,如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进一步深化,包括联合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
(三)外部军事干预可能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