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凡尔登战役初期对该地的防御重视程度存在一定不足。但在德军行动展开后,法国迅速调整战略,将凡尔登的防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最高级别。法国指挥官贝当深知凡尔登的重要性,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此地。
贝当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加强后勤补给。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运输力量,开辟了着名的“圣路”。这条运输线路在德军的炮火封锁下,艰难地为凡尔登守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包括弹药、粮食、医疗用品等。在兵力部署上,法国不断向凡尔登前线增援部队,先后投入了约 75 个师。这些部队被精心安排在多层防御体系中,前沿阵地布置了大量的机枪火力点和轻型火炮,形成交叉火力网,用于迟滞德军的进攻速度,给德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在后方,法军布置了重炮阵地,这些重炮可以对德军的进攻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和反击。同时,法军还加强了交通壕和掩体的建设,交通壕不仅方便了部队的调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德军炮火的杀伤。掩体则为士兵提供了相对安全的躲避场所。在防御作战过程中,法军采用了弹性防御战术,当德军突破某一地段时,法军并不急于进行正面反击,而是从侧翼和后方组织兵力进行反击,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有效打击德军的进攻势头,又能避免自身遭受过大损失。
三、双方兵力
(一)德军
德军为凡尔登战役投入了约 27 个师的庞大兵力,总兵力约 125 万人。这些部队来源广泛,包括来自德国本土不同军区的常备军和后备役部队。德军的常备军是其军事力量的核心,这些士兵经过长期严格的军事训练,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和战斗技能。他们装备精良,熟悉各种战术。而后备役部队虽然在训练水平上稍逊一筹,但也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并且在战争初期的战斗中积累了经验。
在兵力部署上,德军将精锐部队重点配置在进攻的第一梯队。这些精锐部队包括着名的普鲁士军团等,他们被赋予了突破法军防线的重要使命。德军还在后续梯队安排了足够的支援力量,以确保在突破成功后能够迅速扩大战果。此外,德军在凡尔登周边地区还部署了一定数量的预备队,用于应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法军的大规模反击等。
(二)法军
法军先后投入凡尔登战役的兵力约 75 个师,总兵力约 200 万人。法军的兵力构成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本土部队和来自法国殖民地的部队。本土部队是法国军事力量的主体,他们对法国本土有着深厚的情感,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意志强烈。这些部队在战前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在武器装备和战术运用上具有一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