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浩在闲暇时并非未曾留意过那群文人的作品。依他之见,那些所谓的文学创作,远不及唐鲁孙笔下关于美食小吃的文章来得精彩。唐鲁孙的文字,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美食的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垂涎欲滴,仿佛能透过文字嗅到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感受到食物在舌尖上跳跃的美妙。
相较之下,这群文人若论及撰写玩乐之事,其笔力亦显得颇为平庸。王世襄的《锦灰堆》与《明代家具鉴赏》,方堪称中国古典文化与物件研究的巅峰之作。王世襄以深厚的学识底蕴,将明代家具的精湛工艺、独特风格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剖析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雅的年代,亲手触摸那些古朴典雅的家具,领略古人生活的精致与考究。
反观当下,诸多所谓的文学作品,不过是借助通俗文学的外壳,打着文艺的旗号,实则内容空洞,无非是为了迎合市场,赚取快钱。这些作品虽在文笔上或许略有可取之处,但其思想深度却严重欠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推敲。它们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朝》杂志与这些作品之间的竞争,宛如一场明刀明枪的较量。而《今朝漫画》则另辟蹊径,直接开辟了新的赛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吸引了大量读者。尽管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人们手头的零花钱有限,但《今朝漫画》凭借其独特魅力,成功地占据了读者的预算。一旦购买了《漫画新世代》,许多人的零花钱便所剩无几,甚至有人不惜将整月的预算全部投入其中。这种现象,恰似一场“釜底抽薪”之计,使得其他报纸杂志的销量受到了严重冲击,连《沪报》这样的老牌媒体也未能幸免,销量锐减至往日的三成。
张天浩深知,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斗争是一场长期且艰苦的拉锯战。若无长期抗战的准备,便不应轻易涉足。他来到这个时空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才逐渐领悟到这一点。这场斗争绝非一场战争所能轻易扭转,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生产力与地缘政治问题。
朝鲜战争,对于华夏而言,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倾国之战。一旦战败,国家将面临覆灭的危险。而对美国来说,即便在朝鲜战场上遭遇挫折,也仅仅是皮外伤,远未触及根本。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生产力的差距。美国的钢铁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能够轻易地将其军事力量投射至世界各地。只要战争不发生在本土,美军所受的创伤便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美国之所以对红色政权的和平演变深感恐惧,大力推动麦卡锡法案,原因在于只有颜色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动摇美国资本的统治根基。美国的工厂主、企业家与银行家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必然会对任何威胁到自身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麦卡锡法案的实施,引发了一场持续至六十年代初的恐怖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所谓的“颓废一代”以及嬉皮士运动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抬头。
尽管后世将嬉皮士运动定义为一种无领头者、以公社或流浪形式生活的自发行为,但任何有理智、会思考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这种说辞。实际上,嬉皮士运动的诞生,正是美国高压政策与恐怖运动的产物。许多无法认同美国政府核心价值观的年轻人,被迫以这种方式进行抗争。美国政府还曾对嬉皮士运动进行大量抹黑,将其成员描绘成不务正业的懒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嬉皮士运动中不乏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编剧、导演等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选择成为嬉皮士,组建公社或过上流浪生活,是因为在美国高压政策下,他们已无法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