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347章 大难不死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7章 大难不死上(2 / 2)

当然,这个办法只适用于肌肉伤,要是射到内脏就只能拔箭了。通常情况下,古人会在箭伤上切开丁字开口,然后将箭头取出,但是因为古代医疗设备不发达,也没有好的消毒手段,所以风险很高。

贯穿伤相对要容易治疗一些,君不见,后世高分电视剧亮剑里面,张大彪被三八式在手上穿了个眼,表示不碍事。老八路们最怕的其实就是子弹留在体内,一旦感染就完了,要是子弹从前到后贯穿出去反而没什么事。

最后一种就算是偏方了,明军之中没什么人用,有时候草原或者土司兵倒是使用过这种方法,那就是把那块射入箭支的地方肌肉弄烂,肉烂了自然箭头就可以轻松拔出来了,然后再把腐肉去除。

据说一开始是游牧民族把羊睾羊肠捏烂放在伤口上,让伤口化脓,然后慢慢演变成把蛆虫放在伤口上,让蛆虫去吃腐肉,这样就会减少疼痛。听着有点恶心,但这种方法竟然延续到了后世,现代医学中还真有让蛆虫吃腐肉的治疗方法。

但葛蕊芳在剪断箭杆之后试着拔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这支箭头不简单,这种倒刺非常麻烦,若是在平时,倒是可以试试剪开皮肉,但是现在,高衡已经流血过多,再动手剪开肌肉,流血会更多,那可真是性命不保了。

按理说,兴华军上下在高衡的建议下都穿上了丝绸内衬,这本来就是为了包裹箭头,方便拔箭的。但多铎这一箭势大力沉,本来就是奔着要高衡性命而去的,所以这一箭直接将丝绸内衬射透,根本没有给丝绸留下包裹箭头的机会。

正当葛蕊芳一筹莫展之际,猛然,她注意到了范玉手上的鹅毛管,这是范玉从炊事兵那里搞来的。鹅毛管这东西只是在华夏古代不常用,倒不是不常见,毕竟只要有大鹅,就会有鹅毛管。但是在西方,鹅毛管使用很普遍,比如鹅毛笔,说白了就跟现在的钢笔是一个概念,鹅毛管就是大鹅羽毛的根部,这个部位的羽毛中间是一个中空的管子,可以吸水,也比较坚硬,靠着这个特性,西方人将其用作书写,蘸着墨水在当笔使用。后世也经常用来制造羽毛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