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何人?”
王官差连忙走上前来说道。
“王三,别喊了,兄弟刚在大街上抓到一个当街杀人的案犯,赶紧通知主簿大人。”
“原来是王大哥,我这就去通知主簿大人。”
王三连忙一路小跑的跑进衙门。
赵元带着孙傅头也不回的向衙门大堂走去,荆超和几名侍卫紧紧的跟在后面。
“你们竟擅闯大堂,无法无天!”
王官差到了衙门顿时气粗了很多,在后面大声的喊道。
但是赵元一行人依然向前走去,王官差急忙拉着刘元齐在后面追去。
李彦仙顿时苦笑了一下,怎么这位公子到了衙门一点惧色都没有,他无奈的跟了上去。
青萍咬了咬嘴唇,紧跟着走了进去。
来到大堂上,孙傅向赵元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待微臣去更换官袍。”
赵元点了点头,孙傅匆匆的向后堂走去。
此时,李彦仙和青萍也来到大堂之上,大堂两边摆放着肃静、回避两块牌子。
在大堂的正中是东京府尹的案桌,放的4个签筒,每个签筒上各写一字,合是“执法严明”。
后面是一幅巨大的木制屏风,上面画着山水的风景图。
在案桌的正上方,放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明镜高悬。
“荆超,这个大堂怎么这么破?”
赵元是第一次来到衙门,所以对衙门的印象无非就是开封有个包青天,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三个铡刀。
还有衙门明亮气派的大堂,但是今天实地一看,让他大失所望,
这个衙门的大堂不能说破旧寒酸,在他看来只要是来一场雨估计都要塌了。
“额。。。。”
荆超顿时有些无语,官家你的宫殿自然是每年都有修缮,但是我大宋一直都有官不修衙的传统啊。
其实在历史上在宋朝形成的“官不修衙”的风气,对后面的朝代影响颇深,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了惯例。
1071年,苏轼到杭州赴任通判一职。
等待这位大文豪的却是一片破败的杭州官府衙门。
破败成什么样?
有史料记载,说官衙的房屋:“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房子倾斜,几乎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这是妥妥的危房无疑了。
所以苏大诗人,只能战战兢兢地在危房中干满了三年,任期一到,赶紧拿着调令走人。
十八年后,也就是1089年,苏轼升官任杭州知州,这下成了杭州的父母官。